查询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社科资讯 | 学科、知识与近代中国研究书系出版座谈会

编者按

“变”乃近代中国历史的基调所在,其中极为显著且影响至今的,无疑即是以分科为标识的近代学科知识的成长。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包括物理学、社会学、哲学等一系列今日统称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科的近代学科知识体系,即逐渐为中国社会所接纳,并摈弃了以“六艺”为核心、以“四科”为基本框架的“中学”分类体系。影响所及,中国社会有关现实世界及社会理念合法性论证的基础,也渐次脱离传统中国的“学术资源”,转而采纳近代学科知识所提供的“知识资源”。故此,基于近代学科知识成长的视野审视近代中国的历史,自有其必要性。这也是复旦大学历史学系章清教授主编“学科、知识与近代中国研究书系”的缘起。


本书系作品6种,均为作者多年潜心研究的结晶。各位作者有不同的专业背景,皆关注到近代学科知识成长的一些面向,展示出各具特色的研究。

微信图片_20190814205143





议 程


9:00-9:05    主持人开场


9:05-9:15    章清教授致辞并介绍书系编辑缘起和主旨


9:15-9:20    杨群总编辑代表出版社致辞


9:20-10:00   书系作者介绍写作缘起和主旨


10:00-11:25  与会嘉宾发言


11:25-11:30  会议总结 



参会嘉宾(按姓氏拼音排序)


阿梅龙(Iwo Amelung)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文化与语言系汉学教授
曹南屏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陈继东  日本青山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部教授
陈力卫  日本成城大学经济学部教授
仇鹿鸣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戴鞍钢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戴海斌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董子琪  界面文化记者
顾学文  《解放日报》文化版记者
河  西  《新民周刊》记者
黄晓峰  澎湃新闻思想中心编辑
金光耀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恭忠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李丽丽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历史学分社副社长
潘光哲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沈国威  日本关西大学外国语学部教授
宋荣欣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历史学分社总编辑
石志杭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学术传播中心营销编辑
孙  江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暨历史学院教授
孙  青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王洪波  《中华读书报》书评周刊执行主编  
王婧娅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编辑
熊月之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杨  群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
张明杰  日本庆应大学教授
张彦武  资深媒体人,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访问学者
张仲民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章  清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钟 源   澎湃新闻私家历史编辑
周  健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朱天元  《经济观察报》编辑
自奋  《文汇报》编辑


丛书简介


学科、知识与近代中国研究书系

章清  主编

 
“学科、知识与近代中国研究书系”旨在基于近代学科知识成长的视野审视近代中国的历史,并把这一过程视为近代中国接受西学的一个特殊结果来分析;旨在促进对近代学科知识形成的复杂过程的理解,同时致力于解决与此相关的方法论和概念上的难题。

 

《重审中国的“近代”:在思想与社会之间 》

孙江 著

2018年12月出版/98.0元

ISBN 978-7-5201-3262-6


   

微信图片_20190814205205


孙江,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暨历史学院教授,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为概念史、社会史等。

 

回顾近四十年来的中国历史学,社会史兴起于前十年,概念史凸显于后十年。社会史探究文本背后的情境,概念史聚焦于文本的语言与结构。本书四编十二章,第一编考察清统治下的满汉关系,第二编爬梳西方近代知识的传入与再生产,第三编以宗教为视角讨论内在于中国“近代”的自/他关系,第四编涉及历史认识的方法问题。作为诠释中国“近代”轮廓的实证研究专著,本书认为,社会史方法与概念史方法的交互使用,不失为摆脱形而上学纠缠的可行路径。

 

 

《一名之立 旬月踟蹰:严复译词研究》

沈国威 著

2019年1月出版/85.0元

ISBN 978-7-5201-3913-7


   

微信图片_20190814205209


沈国威,日本关西大学教授、东西学术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日近代词汇交流史、现代汉语词汇形成史、中日词汇比较研究、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本书从何为“译词”起笔,继之评述严复译词创制的方法及其得失,其后数章的讨论广泛涉及严复翻译的环境资源、文体革新、社会反应以及若干不为人知的工作。既有译词创制的理论总结,又有新史料的发掘和考证。译词研究需将视野扩展至东亚近代语言接触、词汇环流及民族国家国语建构的整个历史进程中。这是本书一以贯之并努力践行的研究理念。

 

《会通中西: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基调及其变奏》

章清 著

2019年2月出版/118.0元

ISBN 978-7-5201-3903-8


   

微信图片_20190814205213

 

章清,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史、学术史。

 

近代中国学科知识的成长,构成全球范围内文化迁移的一环,并深刻影响到中国历史的走向。本书的中心旨趣,即是以中外文化交流背景下“中学”与“西学”的会通为切入点,检讨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基调及其变奏。守望于“历史的维度”,本书大致勾画了近代学科知识成长的历史脉络,同时也致力于检讨哪些因素影响了学科知识在中国的成长。


《真实与建构:中国近代史及科技史新探》

[德]阿梅龙(Iwo Amelung)著

孙青 等译

2019年3月出版/105.0元

ISBN 978-7-5201-4185-7


   

微信图片_20190814205216


阿梅龙(Iwo Amelung),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文化与语言系汉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明清以降的中国文化史和科技史。

 

本书以开阔的跨学科取径为讨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整合了科学技术史与环境史的方法,融入历史编纂学的角度,以期超越传统史学研究的范畴。通过这种方式,本书也尝试从“个人”“集体”或“专业的”“国家的”层面,对确立“历史真实”与身份定位所必需的建构性叙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新见解。由此,科学技术及其应用与普及不仅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对象,讨论这些问题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历史编纂学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一些功能。


《东往东来:近代中日之间的语词概念》

陈力卫 著

2019年6月出版/158.0元

ISBN 978-7-5201-4306-6

微信图片_20190814205220


   


陈力卫,日本成城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日语史、中日语言交流史。

 

第一编“西学东渐再东渐”着眼于19世纪英华字典以及《博物新编》《万国公法》和江南制造局的西学新书在日本的影响。第二编“东学激起千层浪”则看20世纪日本是如何影响中国的。通过分析梁启超《和文汉读法》、政治小说《雪中梅》以及《共产党宣言》的翻译问题,认识汉语欧化过程中的日语因素,以及辞典是如何应对日语新词的。第三编“语词概念定尘埃”则具体描述“民主”“共和”“主义”“优胜劣败,适者生存”“金字塔”等概念形成的过程。

 

《创造近代中国的“世界知识”》

潘光哲 著

2019年6月出版/98.0元

ISBN 978-7-5201-4942-6


   

微信图片_20190814205223

潘光哲,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兼任胡适纪念馆主任。专业研究领域为晚清史、中国现代史、当代台湾史。

 

在近代东亚世界里,有心知晓世事,探究世变由来,思考因应之道的士人,不知凡几。在他们具体身处的生活世界里,确实存在着前所未知的知识天地,乃至于新式传播媒介提供的讯息,好似广袤无涯,总可吸引有心好奇之士探其究竟,明其奥妙。他们就像是进入了一座包罗万象的“知识仓库”,只要愿意信步直入,披卷展读,随意阅览,各色信息、思想与观念,斑斓眩目,应接不暇,迎面扑来,总可撼动挑拨观奇览胜者的心怀意念,汲引足可激荡多样思考想象的“思想资源”。他们共向同循的,乃是可以名曰追求“世界知识”的思想道路。

 


标签:
上一篇: 《社会工作理论》 | 简 · 福克与批判社会工作理论
下一篇: 新书速递 | 海洋史研究(1-10辑)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