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封面,一键订购
投稿方式:religion@cass.org.cn
1980年创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办,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宗教学术理论刊物。本刊秉承学者办刊的编研传统和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在注重宗教学基础研究的同时,还关注新兴学科、特色学科、跨学科研究,以及现当代宗教研究,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有较高的学术声誉与影响力。
目录
·特稿 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题·
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的佛教中国化与三教关系
洪修平 / 001
·理论前沿 宗教文化传播与变迁·
高昌回鹘人佩戴的一件东方教会叙利亚语护身符
牛汝极 / 007
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车臣人的信仰变迁:进程与特点
郑丽丽 / 015
实效主义与救赎主义:宗教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嬗变
王 昊 / 023
·专家论坛 非洲宗教研究·
突尼斯杰尔巴岛犹太人朝圣及其影响
钮 松 [突尼斯]梅丽安 / 030
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的崛起与穆巴拉克政权的垮台
——基于文化话语权争夺与建构的视角
吴旻雁 / 039
努尔人传统宗教的复兴及其对南苏丹国家独立的影响
徐 薇 / 046
摩洛哥政教关系与宗教治理探析
黄 麟 / 054
·现状研究 当代宗教热点问题辨析·
意义与身份
——谁来治理宗教?
林瑜胜 / 062
稳中求变:20年来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
陆丽青 陆羽婕 / 070
近年来曲阜及周边地区基督教发展的基本态势
李先明 马兴才 / 078
·国际视野 走向后现代的宗教·
欧美宗教“突然衰落”的原因解析
——以英格哈特《宗教的突然衰落》为中心
张小燕 / 086
后现代性的宗教回归之路
——透视吉亚尼·瓦蒂莫的弱化宗教观
铁小茜 孔新峰 / 094
后伊斯兰主义的特征及其宗教主张
秦 政 / 102
·学术专题 宗教融通与宗教中国化·
《五更词》与宗教中国化
李志鸿 / 110
试论嘎迪林耶派《纲常》与道教经典的几点共性
张 阳 / 118
晚清基督教传教士郭实猎眼中的道教与佛教
李以清 / 126
·深度解读 中国宗教思想史考论·
试论《魏书·释老志》中的道教
黄崑威 / 135
方以智生命观新探
孙国柱 / 142
华严宗“无情”佛性观辨析
曹振明 / 150
窥基《说无垢称经疏》“心净土净”思想研究
李雨兰 / 157
·学海扬帆 宗教艺术·
释道宣的佛教表现艺术理论与美学观念
王志远 / 165
沈约诗文创作与《维摩诘经》
刘 雯 / 173
仪戏交融:探闽浙夫人戏的源流与形成
李菁钰 / 181
丝绸之路上的宗教护身符
牛汝极 供稿(封二)
闽浙夫人戏表演场景与造型
李菁钰 供稿(封三)
喀麦隆雅温得市(Yaoundé)基督教教堂
徐薇 供稿(封四)
内容提要
·特稿 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题·
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的佛教中国化与三教关系
洪修平
内容提要: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文明正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充满生机与活力,不但底蕴深厚而且丰富多彩。外来佛教的中国化和中国化佛教的形成、发展并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成功的典范。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了佛教中国化,佛教中国化的成果则彰显了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佛教的中国化在思想层面主要是与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从而构成了对中华文化发展影响深远的三教关系。总结佛教中国化与三教关系的历史经验和启示,有助于今天更好地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关 键 词:文明交流互鉴 佛教中国化 三教关系
作者简介:洪修平,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南雍学者”特任讲座教授,南京大学东方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理论前沿 宗教文化传播与变迁·
高昌回鹘人佩戴的一件东方教会叙利亚语护身符
牛汝极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地中海和美索不达米亚基督教护身符的早期实践,其次分析了一件出自高昌城的回鹘(畏吾儿)人佩戴的叙利亚语护身符长卷及其内容,认为这件护身符长卷的内容可以追溯到古代亚述和巴比伦时代,在那里可以找到如此多魔法文本的起源。这件护身符与遍布地中海和美索不达米亚魔法文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将此护身符定位在东方教会及其影响上。该护身符从其起源地美索不达米亚出发向东通过波斯和丝绸之路由传教士一直带到中国西部高昌回鹘汗国地方政权所辖区域,在高昌城的残垣断壁下静埋了几个世纪后,它被德国探险队发现并带到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炸中幸存下来,并从那里再次被带到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新家。
关 键 词:基督教 护身符 叙利亚语 高昌回鹘 东方教会
作者简介:牛汝极,新疆师范大学教授。
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车臣人的信仰变迁:进程与特点
郑丽丽
内容提要:北高加索地区作为俄罗斯的南部边疆,处于民族和宗教冲突的中心地带。伊斯兰教是北高加索地区车臣人最重要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本文主要探讨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车臣人历史上宗教信仰的变迁进程和特点。伊斯兰教在传入车臣社会的过程中,逐渐与车臣社会的多神教、自然崇拜、基督教等元素相融合,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伊斯兰传统。与此同时,在与沙俄帝国斗争中发起的伊斯兰“圣战”传统和宗教极端思想影响至今,使得北高加索地区深受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威胁。
关 键 词:俄罗斯 北高加索地区 车臣人 信仰变迁 本土化
作者简介:郑丽丽,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实效主义与救赎主义:宗教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嬗变
王 昊
内容提要:宗教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由瑞恩斯拉比创立于1902年,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一个分支,其核心概念为实效主义和救赎主义,即通过实效主义来看待犹太人返回以色列土地和传统的犹太救赎主义。本文通过对瑞恩斯、库克和小库克三位拉比思想的具体阐述,了解宗教犹太复国主义思想从以实效主义为主导,到以救赎主义为目标,实效主义为具体实践方法再到以救赎主义为目标和实践的嬗变过程。
关 键 词:宗教犹太复国主义 救赎主义 实效主义
作者简介:王昊,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专家论坛 非洲宗教研究·
突尼斯杰尔巴岛犹太人朝圣及其影响
钮 松 [突尼斯]梅丽安
内容提要:跨境宗教朝圣对于现代国际关系的影响日益明显。宗教朝圣的意义亦不再仅限于宗教层面,而是综合呈现了文化、历史、社会和经济等诸多面向的意味。具体而言,前往突尼斯杰尔巴岛格里巴犹太会堂的朝圣,不仅对于全球犹太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突尼斯内政、外交和宗教本土化也具有影响。就突尼斯内政而言,其维护格里巴犹太会堂的存在及朝圣活动的持续展开,有助于推进国内的族际关系与宗教关系的和谐发展,特别是展示了该国犹太文化本土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就突尼斯的外交及国际形象而言,保障全球犹太人前来朝圣既促进了突尼斯与以色列实质关系的维系,又向全世界传递了该国宽容与和谐的国家形象。此外,旅游经济在突尼斯经济版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以杰尔巴岛朝圣为依托的宗教朝圣经济成为突尼斯特色的旅游经济发展路径。总之,杰尔巴岛犹太人朝圣活动的顺利组织及其成效,体现了突尼斯的宗教治理与社会治理的相互促进。
关 键 词:突尼斯 杰尔巴岛 格里巴 朝圣 犹太人
作者简介:钮松,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突尼斯]梅丽安(Kouki Mariem),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中东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的崛起与穆巴拉克政权的垮台
——基于文化话语权争夺与建构的视角
吴旻雁
内容提要:穆巴拉克时期,穆兄会在社会公共空间场域争夺既有文化资本,创造“宗教教育”空间,利用发展伊斯兰学校、建立私立清真寺网络、散发宗教宣传读物等手段,不断削弱政府的话语空间,争夺文化话语权,谋求自身位置的改变。依据布迪厄场域理论中资本和权力的关系,从文化话语权争夺与建构的角度看,穆巴拉克政权在此过程中逐渐丧失文化话语权,及其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失去市民社会的价值认同,最终在“一· 二五”革命爆发后垮台。
关 键 词:文化话语权 穆兄会 穆巴拉克政权
作者简介:吴旻雁,阿拉伯语语言文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教授。
努尔人传统宗教的复兴
及其对南苏丹国家独立的影响
徐 薇
内容提要:本文简要梳理努尔人的传统宗教观,并从努尔人先知恩贡登· 邦(Ngundeng Bong )及其预言的由来、发展及进入现代社会后恩贡登教会的成立为线索,深入挖掘恩贡登邦教会在南苏丹再度复兴的原因和动力。与此同时,力图全面客观揭示出恩贡登教会在南苏丹独立进程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进而阐明传统宗教与现代国家建立间的内在联系。事实上,在南苏丹特殊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下,恩贡登教会对推动南苏丹独立、构建一个新的民族国家以及探求南苏丹的本土治理模式至关重要。
关 键 词:努尔人 南苏丹 传统宗教 恩贡登教会 民族国家
作者简介:徐薇,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研究员。
摩洛哥政教关系与宗教治理探析
黄 麟
内容提要:摩洛哥政治与宗教的结合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传统君主制、圣裔血统和作为“信士之长官”的宗教权威共同构成国王合法性的基础。历史上,摩洛哥宗教权力由素丹、苏非教团和乌里玛共享,竞争与融合是其传统政教关系的主要特点。现当代以来,国王的宗教权威经历了神魅化和法理化演进,王室逐步垄断了宗教权力。20世纪80年代政治伊斯兰的兴起和2011年“阿拉伯之春”的爆发,相继对王室的宗教权威发起挑战,但国王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予以化解。制度化正义与发展党、边缘化正义与善行会、配合国际“反恐战争”打击宗教极端主义、倡导苏非派的忠诚与温和价值,以及鼓励“温和伊斯兰”以确保“精神安全”和国家安全,是穆罕默德六世进行宗教治理的主要方法与核心内涵。
关 键 词:摩洛哥 政教关系 宗教治理
作者简介:黄麟,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博士后。
·现状研究 当代宗教热点问题辨析·
意义与身份
——谁来治理宗教?
林瑜胜
内容提要:宗教的产生根源、发展历程和未来走向都与社会密切相关,在此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宗教之于人类社会的意义是其需要治理的前提。宗教治理涉及谁来治理宗教、治理宗教的什么内容、宗教治理的受益对象等问题。作为宗教治理主体,宗教治理的实施者显然包括代表政权的国家和代表宗教自身的宗教团体两大主体。在宗教作为治理客体的情况下,宗教治理的受益层面包括依法维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和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 键 词:宗教信仰 宗教治理 身份 宗教中国化
作者简介:林瑜胜,哲学博士,山东社会科学院当代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稳中求变:20 年来高校马克思主义
宗教观教育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
陆丽青 陆羽婕
内容提要: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研究历经20余年发展,近年来呈现明显回落的趋势。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发现,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研究队伍已初具规模,研究者围绕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结合教育内容与原则展开了丰富探析,呈现较平稳的研究姿态。但是,由于受到的关注日趋减少,研究热度和力度无法适配社会需求,加之该领域学科归属较为模糊,并存在对象局限、内容重复、方法单一等问题,使研究沦于“老生常谈”的窘境,无法全面关照学科建设、服务国家战略、回应社会问题。因之,仍需研究者在稳中求变,突破学理局限,以新思维、新方法、新姿态,构建中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体系和有效途径。
关 键 词:高校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反思 现状
作者简介:陆丽青,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陆羽婕,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教研部助教,浙江省统一战线智库研究员。
近年来曲阜及周边地区基督教发展的基本态势
李先明 马兴才
内容提要: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呈现出何种样态,一直备受学界关注。本文从纵向与横向的维度,对曲阜及其周边的宁阳、泗水、兖州等四个样本县市的基督教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近年来基督教发展呈现出新受洗信徒人数急剧下滑、信众入教动机渐趋理性、基督教中国化程度不断加深、教会管理体制日渐正规、农村教会日趋萎缩和城区教会扩展下降的总体态势。但既有研究中所得出的信徒构成之分层特征已有根本改观的结论在本文中并未得到验证。
关 键 词:基督教 曲阜及周边 发展态势 比较分析
作者简介:李先明,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特聘教授;马兴才,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国际视野 走向后现代的宗教·
欧美宗教“突然衰落”的原因解析
——以英格哈特《宗教的突然衰落》为中心
张小燕
内容提要:近几十年来,尽管一些人认为宗教在全球范围内正经历“回潮”和“复兴”,但事实上,进入21世纪后,宗教的发展趋势是“突然衰落”。这一观点基于多项数据和现象。英格哈特教授对此提出了他的解释,强调了宗教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互动关系。在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三大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具备全球化视野和包容性态度,借鉴世界各地的宗教研究成果,更好地理解宗教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趋势。本文对英格哈特的《宗教的突然衰落》进行了深入剖析,全面探讨了当代西方宗教的变革趋势,同时对其理论进行了审慎的评价,旨在汲取其精华,推动宗教学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关 键 词:宗教 不安全感 生育政策 宗教衰落
作者简介:张小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
后现代性的宗教回归之路
——透视吉亚尼·瓦蒂莫的弱化宗教观
铁小茜 孔新峰
内容提要:在后现代性思潮成为反现代性思想家的基本取向之后,作为反现代性的思想家,意大利著名哲学家瓦蒂莫的宗教回归之路从后现代性的虚无主义出发,以弱势思想为核心,通过“上帝之死”弱化形而上学和最高价值,通过“神性放弃”弱化神性的上帝,通过“世俗化”弱化宗教与世俗的对立。瓦蒂莫选取的这个回归路径并非真的回到传统的宗教本身,而是探寻如何在后现代接续上西方以基督教为中心的宗教传统。虽然瓦蒂莫确实为后现代主义者指出了一条通达宗教的可选路径,揭示了宗教的后现代性存在方式,但因其时代性上的不合时宜、哲学基础的不牢靠和回归路径的不可操作,所以想以后现代性的形式保留宗教必然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实际上,西方基督教在当代所走的道路就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更现代化、更与理性靠近,而不是走向反现代性的后现代性。
关 键 词:后现代性 宗教 瓦蒂莫 弱化
作者简介:铁小茜,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孔新峰,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后伊斯兰主义的特征及其宗教主张
秦 政
内容提要:伊斯兰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在近30年中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后伊斯兰主义”概念的出现,就是对这种变化的描述。本文梳理了不同研究者对于后伊斯兰主义概念的使用,并依据后伊斯兰主义思想家的著作,阐述了后伊斯兰主义的概念史、主要特征及宗教主张。相对于伊斯兰主义而言,后伊斯兰主义不仅在实践上放弃了伊斯兰主义的行动纲领,在宗教主张上也有相应的变化,但不同的宗教主张间存在质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后伊斯兰主义更多是一个描述性和时间性概念,因此能够包含不同的宗教主张和思想。本文希望通过不同角度的分析,呈现伊斯兰主义的具体变化,进而理解这些变化背后的思想动因。
关 键 词:后伊斯兰主义 伊斯兰主义 概念史 宗教主张 教法创制
作者简介:秦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
·学术专题 宗教融通与宗教中国化·
《五更词》与宗教中国化
李志鸿
内容提要:本文以《五更词》为例,探讨民间小调在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传播中的作用。借此,亦可见佛教、伊斯兰教中国化的独特路径。历史上,传播道教内丹思想的《五更词》与苏菲学派的《五更词》多有相似处。可以说,道教为外来宗教的中国化提供了众多的途径、方法、策略,这是我们在探索宗教文化交流互鉴,以及宗教中国化过程中理应充分关注的,这也是道教包容性的充分体现。
关 键 词:《五更词》 道教 苏菲学派
作者简介:李志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道教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试论嘎迪林耶派《纲常》与道教经典的几点共性
张 阳
内容提要:本文以杨保元《纲常》一书为基础,探讨《纲常》与道教经典中相同的表达,借此可见道教、伊斯兰教至少在汉语的经典表述中,很早就有了相互借鉴与吸收。上溯至清代,以杨保元《纲常》为代表的伊教经典与道经就有了许多相似之处。可见,道教在西北地区的传播与伊斯兰教有着充分的融合与借鉴,这对于研究宗教交流互鉴及伊斯兰教中国化进程等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关 键 词:《纲常》 道教 多元互补
作者简介:张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晚清基督教传教士郭实猎眼中的道教与佛教
李以清
内容提要:晚清基督新教传教士郭实猎于1838年出版英文专著《开放的中国》,辟专章介绍中国宗教。本文借助其独特视角,从基督教角度观察和理解晚清道教与佛教——道教的基本信仰、崇信对象、理想的信仰生活,及所谓“道士”的实际生活;佛教的汉化及与皇权的关系,清朝的佛教信仰及教徒的现状。郭氏对这些观察与经历,批判的同时或有欣赏,并非一概负面与偏颇。他清楚宗教典籍、教义、历史与现实境况的差异,亦尝试多维度地向西方展示中国宗教样貌。
关 键 词:晚清 传教士 郭实猎 《开放的中国》 道教与佛教
作者简介:李以清,哲学博士,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特聘副研究员。
·深度解读 中国宗教思想史考论·
试论《魏书·释老志》中的道教
黄崑威
内容提要:本文以《魏书· 释老志》为中心线索,通过考察道教在北魏建构政权合法性过程中所扮演的“天命”神授角色,于北朝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历史潮流中发挥的促进民族融合、文化融汇的独特作用,探析其对4—6世纪“大一统”局面再次铸造成型的历史贡献。
关 键 词:北魏道教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佛道关系
作者简介:黄崑威,哲学博士,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研究员。
方以智生命观新探
孙国柱
内容提要:在中国文化语境里,生命与学问是统一的,明清之际著名学人方以智具有高度的代表性。方以智一生迭逢患难,经历生死考验,留下大量关于生命之学的论述。从方以智的人生履历、著作文本等出发深入探讨方以智生命观的具体内涵与融合方式,当能够为刻画方以智的精神肖像提供更多富有价值的内容。方以智的生命观,创造性地融合了儒释道易诸家之学,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在人类文明尤其需要共生互补的今天值得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关 键 词:方以智 生命观 儒释道易 融合
作者简介:孙国柱,哲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华严宗“无情”佛性观辨析
曹振明
内容提要:学界通常认为,华严宗主张“无情无性”的佛性观,并将华严佛性观排除于中国佛教“无情有性”思想之外。但从唐代华严文献的内容分析可知,华严宗明确主张“无情有性”,并将其视为己宗“圆教”的独特标志;与此同时,华严宗的“无情”佛性观又呈现出包容性品格,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认识华严宗的这一佛性观内涵,对于全面把握乃至重新认识中国佛教“无情”佛性思想的发展进程,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 键 词:中国佛教 佛性观 无情 华严宗 天台宗
作者简介:曹振明,哲学博士,西北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窥基《说无垢称经疏》“心净土净”思想研究
李雨兰
内容提要:《维摩诘经》中“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是大乘佛教唯心净土思想的重要来源,窥基在注疏《说无垢称经》时引入唯识学的思想体系,在心净土净思想上表现为第八识诠解心,心与土之间的联系一是通过心识的变现功能而实现,成就“净土”或“净心”必须通过修行实践,窥基通过经文的前后比对,认为《说无垢称经》中的十八种净土行之间存在着次第关系;二是通过心识的认知功能而实现,所见之土的染净取决于心识的染净,最终的关键亦落实在修行上。窥基对修行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罗什译本带来的唯心净土倾向的影响。
关 键 词:唯心净土 《说无垢称经疏》 窥基 净土行
作者简介:李雨兰,南京大学哲学系· 宗教学系博士研究生。
·学海扬帆 宗教艺术·
释道宣的佛教表现艺术理论与美学观念
王志远
内容提要:道宣晚年的作品,集中体现了道宣通过对戒相的要求所表达出来的佛教表现艺术美学观念。道宣是继道安之后对中国戒相影响最大的高僧,也可以说是佛教表现艺术的重要理论家。他把服装、形体都作为一种彰显思想的表现形式,甚至要求达到能以其艺术度化众生的高度。他认为在一个文盲充斥、便餐兴盛的社会里,靠听觉和视觉感官接受的传媒是最捷便的,而通过文字乃至思考才能获得的教益,往往被排斥或疏离。同时,他为记录和表彰在表现艺术方面有所建树的僧侣开辟了蹊径。
关 键 词:怀生务本 形服 音声 回向
作者简介:王志远,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沈约诗文创作与《维摩诘经》
刘 雯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沈约与《维摩诘经》关系的考察,讨论了该经对沈约诗文创作的影响,认为:南齐时期,沈约在萧子良弘法的背景之下,得以接触《维摩诘经》,并在诗文中运用该经典故,有将法华一乘思想与维摩不二法门相结合的特征。梁武帝时期,沈约进一步研习该经,《维摩诘经》所述是身无常、方便法门等义理成为这一时期沈约佛教诗文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沈约于晚年所作《忏悔文》表现了该经示罪性空、直心忏悔的忏罪思想。
关 键 词:沈约 《维摩诘经》 《忏悔文》
作者简介:刘雯,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仪戏交融:探闽浙夫人戏的源流与形成
李菁钰
内容提要:夫人戏源于临水夫人陈靖姑信仰,是民间表演陈靖姑题材之戏曲艺术的泛称。夫人戏拥有深厚的陈靖姑信俗文化背景,民间传说与民间说唱作为夫人戏同源同流的亲缘血脉共同促进民间艺术的衍化,传奇小说对夫人戏的情节架构起到了规范与统一的作用,而傀儡戏从“十八罗汉”到“三十六天罡”规制的三种递变,使夫人戏具备了独特的祭祀仪式特质,最终形成了融信仰、艺术于一体的民间祭祀仪式戏剧。
关 键 词:夫人戏 陈靖姑 傀儡戏 仪式戏剧
作者简介:李菁钰,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
喀麦隆雅温得市(Yaoundé)基督教教堂
徐薇 供稿
编辑:雨璇
审核:振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