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年会 | 2024年会圆满落幕,2025再会!

2024年7月5日至7日,在全国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喜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由中国社会学会主办、哈尔滨工程大学承办的中国社会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黑龙江哈尔滨工程大学举行。本次年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社会学新征程”为主题,响应党和国家提出的重要发展目标与任务,深入研讨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式现代化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理性阐释和学术性表达,推进中国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赵芮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政法学部主任李培林研究员,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宋迎东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张宇燕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大学“伟长学者”特级岗教授李友梅教授,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张翼研究员,黑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党组成员计世伟同志,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社科工作办主任张翀同志出席了大会开幕式。

宋迎东在致欢迎词时表示,哈尔滨工程大学是一所有着光荣军工传统、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办学特色的大学。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时的重要讲话,为学校办学治校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学校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明确方向。学校社会学学科自创建以来,肩负着哈军工文脉传承、厚植人文沃土的发展使命。在未来发展道路上,哈工程的社会学一是要擦亮国防底色,重点加强国家安全领域问题研究,推动国内军事社会学研究发展。二是立足工信特色,深入拓展数字化社会治理研究领域。三是依托地处东北亚、毗邻俄罗斯的地缘优势,强化中东欧与俄罗斯社会思想文化研究。

赵芮在讲话中指出,新时代以来,中国社会学始终与全面深化改革同频共振,不断以学科建设的丰硕成果响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将赋予中国社会学以新的历史使命。中国社会学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坚持“两个结合”,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立足时代和科技最前沿,拓展学科边界,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推进中国社会学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繁荣发展。

计世伟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参与者与见证者,中国社会学界的各位专家学者取得了明显的研究成效。黑龙江省正在按照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开启新时代振兴发展和现代化强省建设的新征程。改革发展任务越繁重就越需要智力支持,黑龙江省社科联诚挚期盼来自全国各地的社会学专家学者加强对事关龙江振兴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推出更多对事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的优秀成果,为黑龙江省高质量发展汇智献策。

张翼在致开幕辞时表示,社会学伴随着改革开放浴火重生,老一辈社会学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新的历史时期呼唤新一代社会学家继续谱写新的篇章。当前的中国社会已经完全不同于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社会,工业社会的社会学已很难解释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我们必须适应实践的进步,构建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型社会学,使国家治理更加有力地促进社会的发展。这要求我们社会学人深入调查研究,推动社会学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开幕式由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严汝建主持。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安全与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院长王爱丽主持主题演讲环节。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宇燕以“百年变局中的世界与中国”为主题,讨论了当前的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外交政策。他认为,当今世界正处于历史时段变化叠加、全球问题日趋严峻、气候变化问题突出、人工智能重塑世界引发的风险与挑战的背景下,世界人口出现了数量及族群结构的变迁、大国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国际形势正处在新的动荡变革期。面对百年变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进入可以更有作为的新阶段。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仕政教授以“实践视角与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为主题,讨论了自主何以成为问题、实践何以成为视角、实践是个什么视角等三个方面的问题。他认为,从学理上看,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要求是学科本土化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发展阶段;重视实践,是社会学学科的基因,是社会学学科应当具备的基本品格和精神气质,要立足真实的、鲜活的、粗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去观察、把握、建设社会;做好实践与自主知识体系创新,就要树立实践导向加强应用性、坚持实践方法提高科学性、依托实践土壤丰实人民性。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骏研究员以“人民城市:以公共空间为线索的考察”为主题进行了发言。他在论述习近平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城市社会学、社会空间理论和文化空间理论的基础上,分析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对人民的政府信任、社会公平感、生活满意度、社区归属感等诸多评价指标具有正面效用,指出公共空间也存在利用效率不高、吸引人群不多、本位主义不利、成本意识不强等问题,并从优先公共性、注重多样性、提高参与性、增强感受性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公共空间进一步体现人民性的治理方案,倡导社会主义空间生产与社会学知识生产的双向促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亚秋研究员以“从田野到理论:迈向专业化的口述史研究”为主题,围绕口述史料的田野特点、对口述史料的理论解释、如何认识口述史方法的局限性及其应对等三个部分进行报告。她认为口述史资料具有自下而上性、自内而外性和主体间性,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共同制造的口述实录,对口述史料的分析主要包括记忆和叙事两种理论视角;面对口述史资料具有的“肤浅性”、证据价值被质疑、口述史访谈受制于记忆不稳定性等不足之处,我们应当从方法和伦理角度出发,在个人层面尊重口述者,在研究层面尊重我们所获得的资料。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科处副处长张翼飞教授以“军事社会学的传统与社会理论的反思”为主题,从社会理论的发展取向、作为组织研究的军事社会学、社会学面临的当代挑战等方面进行报告。他认为,面对世界形势的新变化,我们要关注战争与冲突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拓展社会学研究,从国家间体系视角分析军事领域对国家形态的形塑,并拓展广义的军事社会学研究。

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中国社会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的全体副会长、秘书长、常务理事、理事,全国社会学教学科研机构、博士点、一流学科、一流专业负责人,以及论文入选本次学术年会的专家学者、青年学生等3700多人与会,并在两天时间内在97个分论坛同时开展学术交流。本届年会参会人数和分论坛数量,双双创中国社会学会历届年会的新高。

哈尔滨工程大学源自1953年创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七十载弦歌不辍,新时代奋进一流,哈军工优良传统不断焕发新的光辉。社会学学科自2003年创立以来,肩负着哈军工文脉传承、厚植人文沃土的发展使命,秉持“大工至善,大学至真”的校训,践行“忠诚、坚韧、团结、创新”的校风,克服地域、气候和经济等不利因素,矢志不渝,砥砺前行。学科甫一创建,就得到社会学界的扶植与厚爱,逐渐汇聚了国内外知名学府的大批优秀中青年人才;老中青三代学人在北国边疆坚持播撒着社会学的种子。新时代与新征程昭示新使命,哈工程社会学人回应智能时代国家安全需求、发挥东北边疆地缘优势,厚植学术底蕴,强化学术交流,培养“新文科”拔尖创新人才,力争建设成为具有鲜明行业和地域特色的社会学研究重镇。

7日下午,年会闭幕式如期举行。中国社会学会秘书长童根兴主持会议,张翼会长做大会总结。

会上为年会志愿者代表颁发了证书。一直以来,志愿者都是年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热情而忙碌的身影也已成为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今年哈尔滨工程大学组织了255名志愿者,炎炎夏日里,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大会的各个环节:从注册报到到会场布置,从迎接嘉宾到引导路线,从维护秩序到提供咨询,在每一个岗位上努力奉献的他们展现了哈工程学子们的卓越风采与专业精神。

闭幕式上,张翼会长宣布2025年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将由西南财经大学承办,欢迎大家明年相聚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