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为人类情感与智慧的结晶,映照着文明的辉煌与人性的光辉。从古代先贤的智慧篇章到近现代文人的深邃思考,再到少数民族文学的瑰丽画卷,以及异域他乡的多彩故事,每一字都饱含着文化的底蕴。
本期书单,文献君为读者奉上2024年上半年社科文献出版的文学研究类图书,涵盖中国古典文学、中国近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少数民族文学以及文学集刊等类别的学术成果,与大家共同体会文学带来的愉悦与启迪。
汉赋篇名分歧考辨
彭春艳 著
2023年12月出版
ISBN 978-7-5228-2300-3
《汉赋篇名分歧考辨别》对203篇456例汉赋篇名分歧展开考辨,并总结异名为六类:据文命篇、简全差异、因体命篇、换词命篇、字形差异、避讳。误名考辨为五类:乱、讹、倒、脱、衍。另附汉赋作者姓名分歧、赋著作权分歧、其他体裁作品归属汉赋考辨。经考辨得出:一赋多名是汉赋流传过程中的常态,只认定一个篇名正确而其他均错误的观念及做法需修正。汉赋篇名分歧率高、分歧类型复杂。汉赋作者名下赋作篇名分歧程度一方面与汉赋作者赋作创作量及赋作存佚多少有关,另一方面与赋作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关。分歧名产生与汉赋本身(汉代文献命名特点、汉赋篇名生成、汉赋作者身份)及流传过程(流传时代背景、流传参与者、流传概率)相关。本成果试图为汉赋研究提供完整的、全面的、可靠的文本文献资料,利于推动汉赋、汉代文学研究,甚至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均有意义。
福建词史(上下册)
刘荣平 著
2023年12月出版
ISBN 978-7-5228-2106-1
本书研究了宋代至民国近千年间闽词的发展历程,揭示了闽词关注现实的精神特质,说明了词体文学与闽人文化传统的深度结合如何催生闽词,探讨了闽人性情气质与闽文化特殊性所决定的闽词地域特征,阐明了闽词之爱国传统、淑世精神以及非凡创造力的重要价值。
王世贞散佚文献整理与研究
贾飞 著
2024年3月出版
ISBN 978-7-5228-3045-2
本书对王世贞散佚文献的收集,使王世贞文集更加完备,进一步扩充了其体量。再加上现有的《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州山人续稿》等文集,我们可知,在文学、佛道、疾病等叙事中,文学思想是王世贞的核心思想,他始终奉行真情观,又兼博识、格调,走向自然,在盛唐之外,取法白居易,独树一帜,这些影响到他对生活的选择,对佛道的认识,以及患有疾病时,仍能继续创作的信念。
何以成诗:六朝诗赋中的思想传承与意义生成
[美]田菱(Wendy Swartz) 著
郭鼎玮 译
2024年6月出版
ISBN 978-7-5228-1112-3
六朝时期的文人阶层以一套独特的、镶嵌式的方式参与了文化传承,生产了呈指数级增长的文化财富。美国罗格斯大学中国文学教授田菱,借助西方文论中的互文性理论考察典故与引文,对嵇康、孙绰、陶渊明、谢灵运以及兰亭诗人的诗赋作品展开细读,探讨了它们与《老子》《庄子》《周易》,乃至《诗经》《楚辞》《论语》等传统文化典籍之间的复杂关联。诗人们在哲学与文学之间落笔成诗,创造性地运用了异质多样、千变万化的文本和文化资源,展现了异彩纷呈的创作才能、思想理念与内心世界。
感物、咏物、造物:六朝“艺”“文”设计思想比较研究
钟志强 著
2023年12月出版
ISBN 978-7-5228-0656-3
六朝时期,感物美学、造物艺术和咏物文学共同根植于万物有灵与人本主义思想。感物作为咏物文学和造物艺术的起点,在人的自觉思潮影响下,主体能动性显著提升。六朝造物艺术观与咏物文学创作思想紧密相连,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咏物文学对六朝造物艺术中的时间性特征产生深远影响,使造物艺术在空间表现中融入情感表达和时间叙事,通过线条、时空结构与诗文题材的结合,会通咏物诗创作观念。就六朝“造物”而言,其有着较为突出的特色:精神内涵层面试图摆脱儒家教化等束缚,以多元化的艺术元素为创作核心;在形式表现方面追求清秀风格与瘦长造型,器物装饰中植物、山水成为主流;而在地域风格上,南方清秀轻巧,北方浑朴厚重;另外,造物者还注重在所造之物中融入个性化的色彩。这些特征共同塑造了六朝造物艺术的独特风貌。
闽台歌仔册全编(初编)全三册
潘培忠 编校
黄仕忠 审订
2023年12月出版
ISBN 978-7-5228-2505-2
歌仔册,又称歌仔簿,是闽南语说唱“歌仔”和通俗歌曲的底本,主要流行于闽南、台湾等地,亦称“闽台歌仔册”。早在清中叶就已盛行,直至今日仍以活态文化存活于海峡两岸。本书收录自乾隆己亥(1779)年至宣统辛亥(1911)年的八十余种歌仔册文献,分为长篇叙事、短篇歌谣和民间戏本三大类。在编撰体例上,以文献出版刊刻年代先后为序,以繁体横排的形式标点整理,并据别本作校勘,每篇文前冠以解题,文后列出校记。凡有多种版本存世者,取较早者为底本校录,余者作为参校。书前冠以长篇绪言,对闽台歌仔册的发展脉络作系统梳理。书后列附录,就所收文本部分方言字词作简释,以便读者了解利用。
卢见曾与《国朝山左诗钞》研究
耿锐 著
2024年3月出版
ISBN 978-7-5228-3104-6
卢见曾是继王士禛之后又一位主盟江南文坛的山左诗人,他凭借两淮盐运使的身份和爱才好客的通达个性聚集起大批文人学士,极大地带动了山左和江南两地诗文、学术、戏曲、书画的发展,为清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主持编纂的《国朝山左诗钞》是清代第一部山左诗歌总集。本书以卢见曾与《国朝山左诗钞》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卢见曾的生平经历对《国朝山左诗钞》的影响和《国朝山左诗钞》的成书过程、版本流变、诗学旨趣、文献价值、文学意义等,以期揭示地域性诗歌总集在地域文学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作用。
王昶与乾嘉文坛研究
龙野 著
2023年12月出版
ISBN 978-7-5228-2639-4
本书以清中期著名学者型文学家王昶为研究对象,通过其文学活动来呈现乾嘉诗学、古文、词学的特点、面貌及演变趋势,并考察乾嘉学术对文学的影响。本书分为上、下两编,分别从诗学、古文、词学三个方面探讨王昶的文学思想、文学创作、文学总集编选活动以及交游活动。诗学上,考察王昶对沈德潜“格调说”的继承与深化,其以唐为宗、兼取宋调的选诗策略与乾嘉诗坛由清初宗唐向道咸以后宗宋过渡趋势的关系。文章学上,探讨王昶以学术性文章为主、注重考据实证的古文编选倾向及其反映出的乾嘉学术对传统古文创作、古文理论演进的影响。词学上,考察王昶对浙派词学理念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其以浙派词学理念编选词集,建构明词、清词发展面貌的尝试。
吴汝纶诗文研究
周小艳 袁帅 魏星宇 吴松山 曹晶晶 著
2023年12月出版
ISBN 978-7-5228-2931-9
吴汝纶由桐城派 “旁逸斜出”, 以调和唐宋、兼容中西的开阔眼光对桐城诗文进行了改造,为其增添了写照传声的现实功能,架起连接古典诗文与社会现实的桥梁。此外,吴汝纶长期致力于教书育人, 将自身文学思想施于教育实践,培养了大批学派后进,为桐城学脉在清末民初这一新旧文化交替时期的延续、发展以及中国近代的文化转型做出巨大贡献。
直隶女诗人著作辑录
韩荣荣 陶承昊 编著
2023年12月出版
ISBN 978-7-5228-2640-0
本书所收为中国古代直隶地区女诗人的文献资料,“直隶”地区范围参考清代所称,主要包括今北京、天津及河北等地。本书以地域为目划分章节,按照直隶北部、东部、中部、南部排列,同一区域内以诗人生活时代先后为序。诗人籍贯以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及麦吉尔大学图书馆“明清妇女著作”数字档案与数据库为主要依据,著述以明代锺惺《名媛诗归》,清代恽珠《国朝闺秀正始集》《国朝闺秀正始续集》,徐世昌《晚晴簃诗汇》,今人所编《清代闺秀集丛刊》《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等为主要参考。
《诗经》讲演录续编
夏福英 著
2024年4月出版
ISBN 978-7-5228-3099-5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被后世学者称为“诗赋之祖”。其流传下来的虽然只有305篇,但在春秋时期却有百科全书式的地位,以至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时至今日,《诗经》依然有着不菲的价值。本书是《诗经》导读之书,也是姜广辉、邱梦艳《诗经讲演录》的续编之作,故名《〈诗经〉讲演录续编》。古、今解释《诗经》的著作甚多,名家辈出,但各家观点往往大相径庭,读者常常不知所从。本书选《诗经》51篇,所选篇目来自《国风》《小雅》《大雅》《周颂》和《商颂》,从经学解读、文学手法、诗本事的真实性及其价值、意义等多维度加以详析细解,希望对《诗经》爱好者有所助益。
《诗经》之镜
雷鸣 著
2024年1月出版
ISBN 978-7-5228-1711-8
法国来华耶稣会士孙璋于18世纪30年代用拉丁文翻译和阐释了《诗经》,题为《孔夫子的诗经》,这是西方出现的首个《诗经》全译本。本书在《诗经》西传史、中国诗经学史和礼仪之争三大脉络中,对这一鲜有研究者关注的《诗经》译本做出了全面考察。《孔夫子的诗经》不仅是一本译诗集,而且是一部西方诗经学转型期的标志性著作,从《孔夫子的诗经》开始,《诗经》便有了一面异域之镜,它使《诗经》在跨文化语境中的看与被看、思与反思便成为可能。《诗经》借助自《孔夫子的诗经》开始的语际翻译,与世界诗学对话,对世界范围的诗歌创作和诗学观念产生影响,并成为全世界共同的文化遗产。
《文心雕龙》名言疏解
朱供罗 胡辉 编著
2024年1月出版
ISBN 978-7-5228-2689-9
《文心雕龙》是一部独一无二、体系严谨、结构宏大的文学理论巨著,本书首次以名言疏解的方式对《文心雕龙》进行科普。
本书精选《文心雕龙》名言300多句,在注释、翻译的基础上,逐句进行疏解,或追溯名言的源流,或解释名言的内涵,或列述名家的评点,或举证现实的应用,或点出前后的呼应。这些疏解方式往往相互交织,共同支撑,以文艺理论为主又延伸至文学、文化等领域,力图展示《文心雕龙》名言所具有的多样内涵与多重价值,在体例上颇具特色。
在疏解过程中,本书还吸收了黄霖《〈文心雕龙〉汇评》、戚良德辑校等多种成果,因而既有较强的科普性,又有一定的学术性。
社会史视野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以柳青为中心
程凯 编
2024年3月出版
ISBN 978-7-5228-1464-3
本书集中反映了近年来柳青研究的前沿收获。收录了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老、中、青三代学者围绕柳青作品的文学史地位、思想意义、政治意涵等展开的崭新讨论。很多论文对《创业史》《种谷记》《铜墙铁壁》等柳青代表作采取历史、文学、社会、思想的交叉视角展开了细致、深入的解读,重新阐发其文学价值与历史价值。作为最富盛名的人民文学作家,柳青创造性地摸索属于自己的深入生活的方法,打磨出有着独特风格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对“柳青道路”的追踪、剖析有助于我们体认从“现代文学”向“当代文学”转换过程中,作家主体的成长轨迹,其政治感、社会感、写作方式的变化、突进;有助于透视十七年文艺创作机制的构成、要求;更有助于我们理解一个富于社会、政治、艺术的责任感与洞察力的作家是如何在回应时代、扎根现实而成长的同时养成一种超越时代、批判现实的能力。
中国史诗研究学术档案(1949-1999)
冯文开 云韬 编著
2024年1月出版
ISBN 978-7-5228-2707-0
本书聚焦于1949~1999年中国史诗研究的学术史,择选了11篇具有代表性并产生过较大影响的史诗讨论文章,涉及中国史诗的美学研究、母题研究、结构类型研究等学术专题。对这些文章,本书或全文转录,或部分节录,或存目,力图最大限度地呈现原作精华。每篇文章均附有“评介”,以对文章内容进行简要述评,对其在学术史上的价值和地位给予科学客观的评价,希冀对今后的中国史诗研究发展有所助益。
杨易霖词学文集
刘军政 整理、编校
2023年12月出版
ISBN 978-7-5228-1087-4
本书是“河南大学文学院词学研究丛书”第二辑“民国时期河南大学词学名家文丛”之一。杨易霖(1909~1995),本名雨苍,四川犍为孝姑人,曾入北京大学学习,受到章太炎点拨,后拜入邵瑞彭门下学词。1931年邵瑞彭到河南大学担任国文系主任,杨易霖追随而至,进入河南大学继续研习词学。此外,他还参加了邵瑞彭组织的师生词社唱和活动,其唱和词结集为《山禽余响》。邵瑞彭在开封去世后,杨易霖返回四川从政,遂淡出词学研究领域。本书是第一部全面汇集整理杨易霖词学文献的著作,内容包括《周词订律》《词范》《杨易霖词》《紫阳真人词校补》《读词杂记》。其中,《周词订律》是中国词学史上第一部四声谱兼平仄谱的词谱著作。本书的整理出版,希望为词学研究者深入了解词学家杨易霖的学术成就提供帮助,为词律学、词选学、道词研究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传统与现代之间:当代四川作家的边地书写
彭超 著
2023年11月出版
ISBN 978-7-5228-1015-7
本书以当代四川作家的边地书写为研究对象,在社会学视野下考察文学与文化的关系,剖析边地在接受现代文明时的犹疑彷徨。本书聚焦“传统依恋”与“现代性焦虑”之间的纠缠现象,通过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边地文化现象管窥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问题。
中国文学研究文摘(2023年 总第3辑)
谷鹏飞 主编
杨遇青 陈然兴 执行主编
2024年4月出版
ISBN 978-7-5228-3651-5
本刊为中国文学研究论文文摘丛书之第三辑,设有“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五个栏目,以“学术文摘”和“论点摘编”两种形式对2022年以来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优秀论文予以转载和推荐,并以栏目专家撰写的“主持人语”作综述与导读。本辑“学术文摘”转载论文60篇,“论点摘编”转载论文105篇。
当卡夫卡迎面走来……:一本回忆录
[德]汉斯-格尔德·科赫(Hans-Gerd Koch) 编
强朝晖 译
2024年5月出版
ISBN 978-7-5228-3546-4
《当卡夫卡迎面走来……:一本回忆录》是弗朗茨·卡夫卡的朋友、亲戚和熟人对他的回忆,这些文字时而令人惊讶,时而相互矛盾,但共同构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画面。本书试图通过卡夫卡亲友的视角来揭示这位神秘作家的真实面貌。本书主编汉斯-格尔德·科赫精心挑选了那些能够反映卡夫卡个性和真实生活的文章,同时排除了那些撰写者过于自我中心或与事实不符的记述。本书的特色在于,它不仅仅是对卡夫卡生平的再现,更是对他人格的探索。通过这些文章,读者可以窥见卡夫卡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与周围人的复杂关系。
威廉·布莱克:永恒日出的想象世界
[美]利奥·达姆罗施(Leo Damrosch) 著
程文 译
2023年12月出版
ISBN 978-7-5228-2526-7
诚如著名文学理论家哈罗德·布鲁姆所评,本书既非一部系统性的传记,也非一部对布莱克作品的详尽指南,而是一部面向广大读者的书。达姆罗施教授舍弃了艰深的理论阐述,发出了对理解与享受的邀约,以期帮助大众欣赏布莱克深刻的原创“幻象”,并打开通往布氏借以表达此类幻象的种种象征的“感知之门”。除此以外,本书作者还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在授课中所确信的内容,以便稳定地将读者带入布莱克的诗与神话世界,同时巧妙地将它们与布氏的笔记、绘画、版画和速写手稿联系起来。
越境·身份·文学——《铜锣》及其主要同人研究
杨伟 著
2024年4月出版
ISBN 978-7-5228-3432-0
如果把“中日现代文学关系”一语中的“现代”作为时间概念,限定在民国初年至1945年之间,就不难发现,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两国的文学发生了广泛、直接而又密切的关联,呈现为一种高密度的交织状态。而作为日语同人诗刊的《铜锣》于1925年诞生在中国广州,继而移至日本继续发行,并成为日本重要的现代主义诗歌杂志,就不妨视为体现了中日两国文学交织状态的跨国性文学事件。以《铜锣》为纽带,中国诗人黄瀛与日本诗人草野心平、宫泽贤治等的亲密交往和深层互动既印证了中日诗人间确曾有过“可以彼此畅谈文学的幸福时代”,也成了这种“幸福”在国家和战争的坚壁前像鸡蛋般脆弱易碎的鲜活案例,凸显出“越境体验”、“身份认同”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复杂机制。
菲利普·罗斯小说的身体叙事研究
田霞 著
2024年5月出版
ISBN 978-7-5228-3563-1
学界一直以来将菲利普·罗斯视为战后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力的犹太作家之一,并将其誉为美国的“文学活神话”。其小说中的“身体叙事”被认为是一种敏感而深刻的别样言说。目前学界针对该问题,主要从犹太伦理、族裔身份、性心理等历史和现实方面予以阐述,而较少从身体哲学与叙述层面展开深入挖掘,因此研究多流于表面。本书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将身体视为叙述主体,从身体哲学视角研究罗斯跨越近半个世纪之久创作的“凯普什三部曲”中的身体叙事。罗斯透过小说主人公在“欲望”与“伦理”之间的表层冲突和深层思辨,试图呈现荒诞的理性与理性的荒诞间的深层悖论,以及20世纪以来美国犹太知识分子的“狂欢化”意识框架。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我们透过所有具有不确定性和双重性特征的社会象征系统,对现存的社会秩序、传统理性、社会制度和伦理观念做出辩证思考,并对人的自由和价值做出独特的认识。
文化·历史·现实:尼日利亚英语小说个案研究
杜志卿 张燕 著
2024年1月出版
ISBN 978-7-5228-2666-0
尼日利亚是非洲英语文学的重镇。本书是国内目前较系统地研究该国英语小说的专著,选取不同年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及其重要作品为研究对象。编排上没有按照作家的出生年代或作品的发表时间来安排章节顺序,而是聚焦这些作家作品所触及的重要历史现实问题或文化母题,以点带面,突出重点。研究内容既有作家作品的“内部研究”,又有创作语境的“外部考察”,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作家的创作思想及创作特色,并了解尼日利亚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矛盾与冲突。作者以文本为中心,积极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自觉借鉴当代文学批评理论的新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书中有关尼日利亚英语小说源流、创作特色及研究史的梳理,资料详实,信息丰富,对本领域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格斯尔》史诗叙事结构研究:以《隆福寺格斯尔》为中心
玉兰 著
2024年4月出版
ISBN 978-7-5228-2708-7
《格萨(斯)尔》是跨民族、跨国界传播的一部宏大的英雄史诗,是我国三大史诗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隆福寺格斯尔》和北京木刻版《格斯尔》同为蒙古文《格斯尔》史诗流传最广的两个文本,也是珍贵的古代蒙古文文献。本书以史诗的基本组成部分——诗章为单位,对《隆福寺格斯尔》中的各诗章与北京木刻版《格斯尔》等文本中的相应诗章进行文本比较研究,通过对各诗章的叙事结构和变异过程进行细致的文本分析,阐释各诗章的叙事结构特点以及由不同诗章组合而成的史诗文本的结构特点,从而对《格斯尔》诗章的形成和演变规律乃至《格斯尔》这一宏大史诗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做出系统性的理论阐释。
元代北方少数民族散文作品整理与研究
多洛肯 姚丽娟 侯彦帆 孟静 李连旭 万雨萌 著
2024年5月出版
ISBN 978-7-5228-2735-3
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蒙古族入主中原带来民族的交融,整个北方少数民族也在融合的过程中,深受汉文化的浸染和熏陶,形成了元代崇儒、尊道的文化环境以及浓厚的学术风气。再加上,有元一代,忽必烈“天下一家”的政治思想消除了民族对立的藩篱,民族文化交融的进程与广度得到空前提高与延伸,这为元代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政治、文化基础,元代北方少数民族散文创作也日益繁盛。北方少数民族族别颇多,但是有散文作品存世的仅有蒙古、色目、契丹与女真三个群体。本书主要内容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元代北方少数民族散文研究,分为绪论;第一章元代北方少数民族散文创作背景及概貌;第二章元代北方少数民族散文文体类析;第三章元代北方少数民族散文特色;第四章民汉文学交融中的元代北方少数民族散文;结语。下编为元代北方少数民族散文作品整理,分别辑校了蒙古族散文23篇;色目人散文322篇;契丹与女真散文226篇。
清代少数民族汉语诗歌选注
马志英 选注
2023年12月出版
ISBN 978-7-5228-2508-3
本书选录了满族、回族、纳西族、土家族、彝族、壮族、蒙古族和白族等百余位诗人的二百余篇汉诗作品。这些诗人中,既有名家、大家,也有虽寂寂无名却极具人文情怀者。所精选的诗歌,有反映各民族友好往来和睦相处的,也有书写民族地区壮美风光和风土人情的,还有抒发少数民族诗人忧国忧民、济世救民情怀的。其体裁既有五古、七古及歌行等古体诗,也有七律、五绝和七绝等近体诗。本书对这些作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注释。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第十三辑)
黄仕忠 编
2023年12月出版
ISBN 978-7-5228-2047-7
本刊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由中国俗文学学会、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合办。本辑对戏曲与俗文学之间关系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比如戏曲的地域性特色、其他俗文学体裁对戏曲的影响和渗透、戏曲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俗文学特征变化等等,共收录20篇文章。
乐府学(第二十八辑)
赵敏俐 主编
2024年3月出版
ISBN 978-7-5228-3179-4
《乐府学》为国家一级学会乐府学会会刊,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专门刊发有关乐府学的研究文章,主编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赵敏俐教授。《乐府学》第二十八辑由19篇学术论文和1篇书评组成,涵盖乐府的礼乐探讨、文献考订、文学研究及诗学研究诸方面。
关键词(第一辑)
李建中 主编
2024年1月出版
ISBN 978-7-5228-2813-8
《关键词》关注海内外关键词研究的最新动向,刊发关键词研究(尤其是中国文化及文论关键词研究)的最新成果,为学者及广大读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为中国学术统其关键,管其枢机,吐纳珠玉,卷舒风云。本辑为第一辑,分为“主编寄语”“方法论”“学者论”“要籍叙录”“成果总目”“学术动态”等六个部分。
励耘学刊(2023年第2辑,总第38辑)
杜桂萍 主编
2023年12月出版
ISBN 978-7-5228-2921-0
本刊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集刊,本辑主要有五大栏目,分别是文学与文化研究、古代文学研、现当代文学研究、文献考辨、品书录。本期所收20篇文章,从文学与文化、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献考辨、新书推介等方面对中国文学文化各方面知识进行了研究、分析、考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中国诗歌研究(第二十五辑)
赵敏俐 主编
2023年12月出版
ISBN 978-7-5228-2795-7
本刊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办。本辑主要有四大栏目,分别是古代诗歌研究、古代诗学研究、诗歌文献研究、现代诗歌研究,共收录23篇文章。
文学理论前沿(第二十七辑)
王宁 主编
2023年12月出版
ISBN 978-7-5228-2874-9
《文学理论前沿》(半年刊)是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由国际文学理论学会秘书长、中国中外文艺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宁教授主编。本辑设立“前沿理论思潮探讨”“文学的生态学研究”“作家的文学理论透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艺反思”四个栏目,共十篇文章。
策划:佟譞
编辑:丁曼泽
审校:柳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