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一转眼2024年的进度条也已过半,又到了推荐上半年度豆瓣高分书籍的时候啦!本期书单为2024上半年度豆瓣高分好书推荐第一期,无论是追求社会科学的广度与深度,还是沉醉于人文艺术的柔美与哲思,这些书籍都是不可多得的精神伴侣,陪伴大家度过每一个温馨而充实的阅读时光。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具体书目吧!
01
美人凝视:喜多川歌麿的浮世绘艺术
豆瓣评分:9.5分
[美]朱莉·纳尔逊·戴维斯(Julie Nelson Davis) 著
殷明月 金学勤 张芯溢 译
2024年1月出版
ISBN 978-7-5228-2318-8
本书旨在从新的方向出发,把对歌麿这位浮世绘艺术家的研究置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下,结合在文学、艺术史、区域研究和性别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和理论先例,探寻这些版画如何被设计出来用以推广歌麿这位艺术家的个人魅力,以及这些版画如何参与建构更大范围的性别和身份的话语体系。
02
威廉·布莱克:永恒日出的想象世界
豆瓣评分:9.5分
[美]利奥·达姆罗施(Leo Damrosch) 著
程文 译
2024年1月出版
ISBN 978-7-5228-2526-7
诚如著名文学理论家哈罗德•布鲁姆所评,本书既非一部系统性的传记,也非一部对布莱克作品的详尽指南,而是一部面向广大读者的书。达姆罗施教授舍弃了艰深的理论阐述,发出了对理解与享受的邀约,以期帮助大众欣赏布莱克深刻的原创“幻象”,并打开通往布氏借以表达此类幻象的种种象征的“感知之门”。除此以外,本书作者还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在授课中所确信的内容,以便稳定地将读者带入布莱克的诗与神话世界,同时巧妙地将它们与布氏的笔记、绘画、版画和速写手稿联系起来。
03
元代丝绸之路史论稿
豆瓣评分:9.4分
党宝海 著
2024年2月出版
ISBN 978-7-5228-3384-2
随着元代完成疆域空前广袤的大一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也迎来了一个人员、物资交流的高峰。本书以元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为视角,对西域畏兀儿王国的王室亦都护家族、东迁内地的西域人家族、河西地区的元代文献与商品、元朝与安南的关系、元代中国与波斯湾地区及阿拉伯半岛南部的关系等做了细致深入的研究与探讨,由此推进对元代丝绸之路沿线史地的认识与考察。
04
奥斯卡·王尔德:一部传记
豆瓣评分:9.2分
[英]马修·斯特吉斯(Matthew Sturgis) 著
马娟娟 译
2024年4月出版
ISBN 978-7-5228-0476-7
奥斯卡·王尔德的一生——就像他的智慧一样——充满了悖论。他既是“名人文化”的早期倡导者,也是其受害者。他的成就经常被人低估,他的成功遭人摒弃。他深藏喜剧天赋,却奋力创作悲剧。他是一个毫不掩饰的势利小人,却乐于揭露社会的阴暗面。他装出一副纨绔子弟的鄙夷神情,却常常做出大度的善举。他虽然婚姻幸福,却狂热地喜欢上了男人,并因此在事业的顶峰给自己带来了灾难。他蔑视权威,却诉诸法律来维护自己对阿尔弗雷德·道格拉斯勋爵的爱。他喜欢与时尚人群为伍,去世时几乎无人陪伴:下葬时只有十几个人伫立墓旁。
马修·斯特吉斯利用过去三十年曝光的新材料——包括新发现的信件、文件,以及诽谤案审判的完整笔录,从历史学家而不是文学批评家的角度,力图让王尔德“回到他的时代和现实”。
05
常识:一部政治史
豆瓣评分:9.0分
[美]索菲娅·罗森菲尔德(Sophia Rosenfeld) 著
马睿 译
2024年1月出版
ISBN 978-7-5228-1608-1
1776年,托马斯·潘恩《常识》的出版极大地影响了英国与其北美殖民地之间斗争的走向。时至今日,常识在西方国家仍然是一种强大的政治理念。然而,常识的信仰从何而来,其民粹主义逻辑如何塑造了西方民主政治制度?这些问题的答案并非不言自明。
美国历史学家索菲娅·罗森菲尔德以流畅的文笔,对跨大西洋启蒙运动和革命时代进行了新的阐述。从17—18世纪的伦敦、阿伯丁、阿姆斯特丹,到试图建立一个常识共和国的费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巴黎,再到对常识哲学不断讨论与利用的柯尼斯堡和纽约,她的叙述跨越两个大陆和多个世纪,对常识的缘起及其流变进行了新的探究。常识的历史远非常识,而是充满了矛盾和出人意料。
06
原道:章太炎与两洋三语的思想世界(1851~1911)
豆瓣评分:9.0分
彭春凌 著
2024年1月出版
ISBN 978-7-5228-2650-9
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和19世纪的生物进化学说所奠定的新的宇宙与人的观念,构成了今天对宇宙与人的认知基础。而宇宙与人观念的新旧变迁又引动了包括宗教、伦理、美学、社会政治学说等诸领域的思想震荡、观念协商或革命。本书以近代中国的大思想家、国学大师章太炎之思想经历为轴心,来辐射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跨越大西洋、太平洋的英语、日语、中文三个文化圈,涉及英、美、日、中四国,围绕革新中的宇宙与人的观念所牵动的宗教、伦理、社会政治学说、美学诸领域之思潮跌宕和交互影响。这是一部流动的人类精神的史诗。在寰球的同一段时空中,各个国别固有的文化特征不同、当前之社会命题有别、内部的派别分歧深刻,使得整体上步伐相同的观念革新面临理解要点之参差错落、逻辑理路之递演流变。恰恰是在这么一个复调喧哗的格局中,才能以章太炎为切入点,来把握中国近代思想的某种全球史脉动。
07
血色战场:阿勒颇争夺战与中世纪中东
豆瓣评分:8.9分
[英]尼古拉斯·莫顿(Nicholas Morton) 著
谭琦 译
2024年6月出版
ISBN 978-7-5228-3534-1
第一次十字军运动期间,法兰克军队攻城略地,占领了许多重要的中东城市并在黎凡特建立了十字军国家。西方对征服该地区似乎胜券在握,但众所周知,历史却并未如此发生。十字军运动为什么最终失败?
为了回答这一关键问题,英国历史学家尼古拉斯·莫顿把目光投向十字军国家历史上最为艰难的战役之一——1118年至1128年的阿勒颇争夺战,并将1119年十字军在血地之战中的灾难性失败视为转折点。这场近十年的冲突实际上终止了法兰克人在北方的前进势头,标志着他们在叙利亚北部扩大统治范围的进程开始逆转。十字军运动在中东的轨迹就此改变。
08
爱的悖论:中国福利机构儿童养育的制度与伦理
豆瓣评分:8.9分
钱霖亮 著
2024年5月出版
ISBN 978-7-5228-2950-0
福利院常被视为国家、社会和保育人员施予孤残儿童无私关爱的场所。基于对东南某省永江福利院长期的田野调查,本书意在倡导用一种辩证的视角看待中国儿童福利机构的运作机制。主书名为《爱的悖论》,即希望这样的视角能够提醒读者注意围绕机构运作所呈现的“爱”的复杂性,它兼有光明与晦暗:“国家关爱”兼有救济与治理的两面,“社会关爱”兼有扶弱与排斥的两面,“保育员妈妈的爱”亦兼有付出与自利的两面。在福利院这一由“爱”构筑而成的结构中,孤残儿童也以其独特的方式经历着社会化、形成自我认知,并最终实践了自身的能动性。
09
幻想的终结:晚现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豆瓣评分:8.9分
[德]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Andreas Reckwitz) 著
巩婕 译
2024年1月出版
ISBN 978-7-5228-2723-0
短短几年前,西方公共舆论大概还相信,社会正在进步:民主和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取得重大进步,实现自由和解放,社会崇尚知识,生活方式多元化……这一切似乎都成了未来世界的准则。然而,最晚到了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的时候,人们就不无痛苦地认识到,伴随这些进步的,还有幻想。
事实上,直到现在,社会的转型才逐渐清晰起来:原有的“工业化的现代”已被一种“晚现代”所取代,此中充斥着新的力量极化和新的矛盾——进步和困窘相伴相随。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直切当前社会最核心的结构特征:新的社会阶层,后工业时代经济的特点,文化和身份的冲突,由自我实现之责任带来的疲惫,以及自由主义的危机。
10
末代士人的身份、角色与命运:清遗民文学研究
豆瓣评分:8.8分
潘静如 著
2024年4月出版
ISBN 978-7-5228-2857-2
与历朝遗民不同,清遗民面临着道德和价值之源的干涸,经历着从“遗民”到“弃民”的角色转变,他们由此成为国家“脱节的部分”。但士人身份决定了他们对社会变迁尤其是政治变迁极为敏感,后者深刻影响他们的活动、角色与命运。文学书写既反映了他们的情感、体察与因应,也依稀显示了裹挟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混沌力量。
11
瑜伽新史:从古印度到现代西方
豆瓣评分:8.7分
[英]阿利斯戴尔·希勒(Alistair Shearer) 著
罗金 潘丽妃 译
2024年1月出版
ISBN 978-7-5228-2443-7
古老的印度精神学科如何成为健康行业每年200亿英镑的支柱?从贤者的山洞和森林到现代西方的健身房、医院和乡村礼堂,瑜伽在曲折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什么?
本书将瑜伽置于全球文化背景下进行讨论,从神秘的宗教仪式和中世纪的身体魔术师,到基督教和大英帝国,再到印度民族主义者和二十世纪的西方。瑜伽现在已经融入了强大的社会潮流中,包括女性权利,数字媒体,名人文化,压力文化和对真实身份的追求等。作者主要以“身体瑜伽”和“心灵瑜伽”为对象,对“瑜伽”的起源、诞生环境、演变历程,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进行了深入探讨。
12
80件陶瓷器穿越世界:美丽器物讲述的人类故事
豆瓣评分:8.6分
英国阿什莫林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 著
陈依依 译
2024年1月出版
ISBN 978-7-5228-2658-5
5500年前的古埃及陶罐,验证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成熟;来自古希腊的黑绘鞋匠图瓶,展现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有趣瞬间;写满阿拉米文的魔法碗,彰显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人们的信仰世界;墨西哥生产的中国人像陶砖,投射出近代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往来……
这些器物,是时光、思想与情感的快照,是观察人类历史的完美棱镜从朴素粗糙的陶碗,到宗教仪式中的奢华瓷器,从文艺复兴时期粗野新奇的器物,到以非洲传统工艺为灵感、线条简洁流畅的当代器皿,书中的80件陶瓷器各个精美绝伦、妙趣横生,展示了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所藏陶瓷的纯粹之美。陶瓷是历史的诉说者,它们时刻都在向我们诉说着人类的宗教信仰、日常生活、商业贸易、风俗习惯和创造力。
策划:张思莹
编辑:丁曼泽
审校:柳杨
豆瓣评分略有波动,请以实际分数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