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年度书单
哲学是人类社会自我意识的回应,是人类智慧前沿实践的探索。哲学的美在于探索,在于寻求真理的过程,在于精神逻辑在文字中的投射。哲学致力于追求思维体系的严密与周全,也引导我们认识自己、理解自己。
本期我们继续为读者整理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与大家相见的哲学方向的27本图书,涉及西方哲学与集刊两个类别。让我们以书为鉴,与书为友,一起探寻哲学的奥秘。
西方哲学
约翰•洛克宽容思想研究
袁朝晖 著
2024年5月出版/79.00元
ISBN 978-7-5228-3623-2
从1689年光荣革命胜利到1704年逝世,约翰·洛克(John Locke)在长达15年的时间中写作了《宗教宽容书简》(Letters concerning Toleration)。《宗教宽容书简》是洛克对宽容思想系统、全面的叙述,可以说是宗教思想、哲学争论、政治理论和历史研究的经典文本。本书从古典自由主义的思想背景和欧洲16、17世纪社会变革的时代环境出发,系统、细致地对洛克《宗教宽容书简》的文本与思想进行分析,期待呈现对洛克宽容思想的全面理解。
虚无主义与崇高的后现代
[英]威尔·斯洛克姆(Will Slocombe) 著
张红军 译
2024年6月出版/79.00元
ISBN 978-7-5228-2415-4
与主张虚无主义必须被克服的一般观点不同,本书主张虚无主义是“我们唯一的机会”,它必须悖论式地保留于西方当下的哲学与文化中,因为西方现代思想的本质是基础主义,而虚无主义如果被根除,就会招致一种新的基础主义,一种可能比第一次启蒙运动更危险的新的启蒙运动。这里的虚无主义当然不是现代形式的虚无主义,不是那些相互指涉、相互否定的意识形态,如人道主义的虚无主义、反人道主义的虚无主义、独裁主义的虚无主义、反独裁主义的虚无主义等,而是后现代形式的虚无主义,是专注于虚无本身且自我指涉、自我解构的意识形态,因为只有这种虚无主义才能逃离二元对立,从而逃离自身被指控为虚无主义的宿命。
感觉的共同体
李三达 著
2024年6月出版/79.00元
ISBN 978-7-5228-2635-6
本书系统地考察了法国当代美学界最具影响力的四个重量级学者:阿兰·巴迪欧、雅克·朗西埃、保罗·维利里奥和让 - 吕克·南希,并基于四人相互交叉的人生轨迹,指出他们的美学思想构成了一个德勒兹意义上的思想“平面”,或者说构成了一个理论的“星丛”,其主要关涉的领域为审美政治理论。尤为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即在感觉的独异性与共同体之间形成的张力结构。本书以此为基本切入点,重新诠释了四位思想家的代表性理论,并且将之描述为法国理论之后法国当代美学形成的一个潜藏的理论架构,也细致勾勒出他们各自的倾向性和理论体系间的差异性。
傲慢与偏见:
希腊化-罗马时期地中海世界的犹太观念
郑阳 著
2024年4月出版/98.00元
ISBN 978-7-5228-2742-1
本书运用文献、纸草、铭文等多种史料,以犹太观念为切入点和载体,探究了犹太文明在希腊化-罗马时期的发展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犹太文明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以及罗马文明之间的互动与博弈,立体地展示了相关时期地中海世界各主要文明的犹太观念在长时段上的变化以及文明间的相互影响而造成的犹太观念的叠加与变异情况。全书详细探究了文明中心主义在古代文化互动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对深入理解相关时期的犹太文明与地中海世界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尼布尔的社会伦理思想
冯小茫 著
2024年12月出版/128.00元
ISBN 978-7-5228-4027-7
20世纪上半叶,正是在自由主义神学的衰微造成的思想领域的真空中,尼布尔开始了自己的思考和理论建构。本书通过对散见于其著作中关于社会伦理思考的发掘、梳理,整体呈现了美国20世纪重要思想家尼布尔的社会伦理思想,分析了尼布尔社会伦理思想的理论价值,指出尼布尔社会伦理思想的两个基本特征,即基督教与现实主义,而其社会伦理思想的时空局限性也源于此。
人伦至理:
协调的伦理学
李建华 著
2024年11月出版/188.00元
ISBN 978-7-5228-3977-6
本书是作者在《道德原理——道德学引论》出版之后的又一部原创性伦理学新著。本书坚持人本主义伦理立场,以人伦世界的本体及主要伦理关系调节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有别于传统伦理学的“协调的伦理学”,强调“伦理学就是利益均衡之学”。全书按照中国哲学“体”“相”“用”“理”“养”的内生逻辑,分为“存在论”、“法则论”、“主相论”、“机理论”、“摄养论”五个部分,共二十五章,另加“导论”与“结语”,对伦理合法性、伦理载体的虚与实、伦理普遍主义、伦理的关联方式、伦理学知识的依赖性、主要伦理法则、伦理效度、伦理应用、当代中国所面临的重大伦理关系、伦理实现的机制等重要问题提出了富有创见的观点。与此同时,本书还对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命运共同体、风险社会治理、后疫情时代等重大时代命题和前沿问题从伦理学视角给予了高度关切与介入,并进行了全新的阐释、拓展与构塑。本书在知识借鉴、概念厘定、体系构架和理论阐发上均有创新,是一种建构具有理论开拓性、知识自主性和时代回应性的当代中国伦理学的大胆探索。
乔姆斯基的心智表征观
崔艳英 著
2024年6月出版/89.00元
ISBN 978-7-5228-3562-4
自20世纪中期乔姆斯基发起一场认知革命以来,心智表征被推向心智哲学研究的中心地带,成为心智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本书为认知哲学文库丛书之一,系统梳理了美国当代语言学家、哲学家、认知科学家乔姆斯基心智表征理论发展的各个阶段,从理性主义、内在论、意向理论、还原论以及模块论、系统论视角对心智表征的哲学问题展开追问,呈现了其理性主义的内在论基础、心智计算论的自然主义追问、意向性理论的可行性论证、心智还原论的终极追寻,同时肯定其怀疑主义、批判其内在主义、指出其范式之利弊,对于读者了解乔姆斯基的理性心智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书适合语言哲学、心灵哲学、认知科学及其哲学专业的学者、研究人员以及学生阅读。
心理空间的认知哲学研究
张绣蕊 著
2024年5月出版/79.00元
ISBN 978-7-5228-3481-8
本书为认知哲学文库丛书之一,尝试探讨心理空间概念及存在性,分析心理空间的拓扑关系结构,并建构心理空间的感知空间、情境空间和语义空间三重认知语境模型。心理空间及其认知语境模型不仅可以作为评估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依据,用于临床心理治疗过程,它还可以作为起始域和目标域的中介,更好诠释空间隐喻理论中概念是如何产生意义,补充知觉符号理论的不足,引导知觉符号从静态结构转向空间拓扑动态结构。本书适合哲学、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专业的学者、研究人员以及学生阅读。
认知现象学的不可还原解释
杜雅君 著
2024年1月出版/79.00元
ISBN 978-7-5228-3065-0
认知现象学以认知经验为研究对象,是当代西方心灵哲学的研究热点。本书为认知哲学文库丛书之一,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追溯了认知现象学的生成脉络,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对认知现象学的基本内涵和核心问题进行阐释和分析,强调了其对于扩展现象意识研究边界的重要性;批判地分析了认知现象学的不可还原论证,并试图从三个层面来建构不可还原论的认知现象学可能路径;对认知现象学展开延展性探索,从具体问题出发阐释认知现象学对哲学理论的启示和拓展。本书适合哲学、现象学、认知科学及其哲学专业的学者、研究人员以及学生阅读。
认知涌现论研究
苏圆娟 著
2023年12月出版/89.00元
ISBN 978-7-5228-3062-9
本书为认知哲学文库丛书之一,从涌现论的角度研究认知或心智的生成机制。历史地看,物理现象和心理现象是古老心身问题在认知科学中的新形式,涌现论与哲学、生物学和复杂科学中的认知现象相结合,形成了认知涌现论的工作假设、解释机制等论题,意识问题是认知科学中心身关系的集中反映。本书尝试在认知科学框架内将涌现论运用于意识研究,结合辩证唯物主义、具身认知科学和语境论,提出一种综合的唯物主义的认知涌现论,为解决心身二元分离问题,统一心理现象和物理现象提供了新思路。本书适合科学哲学、心灵哲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及其哲学专业的学生和学者阅读。
圣经诠释的历史与方法
田海华 著
2024年5月出版/136.00元
ISBN 978-7-5228-3031-5
本书从文学、宗教学、诠释学与历史学等多学科视角,对2000多年来圣经诠释的历史与方法,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脉络梳理和多角度研究。特别是对圣经诠释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何变迁发展而成今天的样式,以及哪些因素在此变化中发挥了作用予以细致分析并娓娓道来。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部圣经的传播史和接受史。
西方世俗化理论研究
郭宏珍 著
2024年5月出版/168.00元
ISBN 978-7-5228-3437-5
本书在征引、研读、领会文献的基础上,围绕三十多位西方理论作家的著述,对世俗化理论进行了较系统的介绍和分析,涉及世俗化理论的发端、酝酿和发展、完善过程以及各学者、学派的学术重点,也关联相关领域的学术观点。主要论题有启蒙运动时期宗教衰落命题的理性主义阐释和目的论预言;经典社会学者对世俗化理论的奠基和推动;宗教社会学研究从类型分析向以世俗化为主题的变迁模式转型;新经典范式建构与完善,以及关于现代性、多元化、宗教对话等时代课题的学术讨论;范式视角中多维度分析、理论整合及转型;全球化时代语境中对世俗化论题的重新体认和发挥。世俗化是重要的社会历史主题,也是现代社会科学的一种理论范式,上承宗教批判,下联宗教多元化,关涉宗教在社会尤其是现代社会中的形式和地位问题,西方世俗化理论研究对宗教中国化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
关巍 著
2024年1月出版/89.00元
ISBN 978-7-5228-3096-4
亨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1901-1991)是杰出且重要的法国马克思主义者、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之父。他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日常生活研究的系统性转向,开辟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微观视域。列斐伏尔的杰出贡献在于以哲学的辩证思维对日常生活加以研究,构建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意味着在哲学层面对资本主义制度下日常生活的批判性反思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总体性筹划和对新生活方式的探讨,意味着对日常生活神秘性的解蔽与日常生活本真意义的呈现,涉及日常生活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都市生活及其权利关系、微观权力控制的运行机制、节奏分析与身体规训、日常生活审美意识觉醒等方面。本书系统研究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分析并指明其对资本主义制度下日常生活异化境遇的揭示和探索,这对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生活危机具有重要价值。
集刊
清华国学
陈来 主编
《清华国学》由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办,力求跟踪清华及国内外其他高校、研究机构的研究动态,刊发国学研究的最新文章,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持续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国学论衡
陈声柏 主编
《国学论衡》系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的学术集刊,现为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和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联合主办,旨在为从事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研究的学者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通过学术研究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的理解和诠释;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与世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对话;以理性考量塑造未来中国文化和学术思考。
中国美学
邹华 主编
杜道明 徐良 副主编
《中国美学》是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美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期刊,内容以研究中国美学包括古代和现代两大部分为主,尤其侧重中国古代美学和审美文化的研究,兼及中西美学比较研究。
东方研究
唐孟生 主编
李政 副主编
岳远坤 执行主编
《东方研究》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东方研究院集刊,1979年由季羡林先生创刊,发表国内东方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涵盖东方各国的社会、文化、文学、语言等方面,反映国内东方文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水平。本集刊发表的学术论文涵盖东方各国的社会、文化、文学、语言等方面,致力于传统东方学研究、跨学科与区域研究,近年来也关注东西方文化交涉与交流,受众为国内外东方学研究者。
中国佛学
《中国佛学》编委会 编
《中国佛学》为中国佛学院的学报,其前身为佛教内部刊物《法源》,2010年更名后正式公开出版,由传印长老亲题刊名。刊出的文章既有本院法师、研究生的研究成果,也有教内外、学术界专家学者的专题研究,涉及与佛教相关的多方面内容。
中国本土宗教研究
汪桂平 主编
《中国本土宗教研究》包括理论前沿、经典解读、历史钩沉、田野调查、区域聚焦五个栏目,对中国本土宗教发展史上的教派传承、道经问题、道教科仪、民间宗教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东亚佛学评论
中央民族大学东亚佛教研究中心 主办
刘成有 主编
《东亚佛学评论》由中央民族大学东亚佛教研究中心主办并资助,每年出版两卷。
逻辑、智能与哲学
杜国平 主编
魏涛 执行主编
逻辑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的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在内的七大基础性学科之一。人工智能是国家近期和未来重要的科技发展战略,而逻辑学、哲学均是人工智能重要的基础学科,为了推动并展示相关交叉学科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中国逻辑学会特创办该集刊《逻辑、智能与哲学》。集刊的主要研究论域包括逻辑、智能与哲学的交叉融合等,其基本研究方法是突出基础性、前沿性、应用性和跨学科性等,受众对象主要是逻辑学、智能科学和哲学研究者和爱好者。
德国哲学
邓晓芒 舒红跃 主编
庄威 杨宗伟 副主编
《德国哲学》是由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湖北省哲学史学会联合主办的专门研究德国哲学及相关问题的学术性刊物。对推进中国的德国哲学及外国哲学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影响广泛。刊物创办30多年来的历史比较完整地记录了当代中国学人研究德国哲学的历程和成绩,对推进德国哲学乃至外国哲学研究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在中国乃至外国哲学界都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学术影响。
国际儒学论丛
刘云超 主编
李文娟 张恒 副主编
《国际儒学论丛》的宗旨是“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对待学术争鸣的态度是“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辨”。儒学产生于百家争鸣的时代,也将在国际化的百家争鸣中创新发展。
哲学与时代
袁祖社 主编
《哲学与时代》是由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设置的主要栏目涉及关学研究、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哲学传统研究、专题讨论、随笔与访谈、动态与书评等。《哲学与时代》汇集哲学、政治、经济交叉领域学者的前沿成果和核心思想,试图成为实现政研结合的综合型学术平台,以提升和发挥西北区域哲学的优势特点,促进哲学与政治讨论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政治哲学研究
江畅 主编
熊富标 李婉芝 副主编
《政治哲学研究》由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政治哲学研究中心组织编撰,以中西马政治哲学的文本研究以及现当代政治哲学前沿问题研究为主要对象,倡导规范的理论研究方法、理性而深入的学术研讨,力求整合全国政治哲学的研究力量,挖掘和推广一批政治哲学研究成果,为我国政治哲学研究提供一个探讨学术问题、推出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园地和平台。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主办
汪信砚 主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主要发表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论文、评论和学术信息,主要栏目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等。
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研究(第1辑)
李进书 主编
《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研究》是河北大学文学院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研究团队创办的学术集刊。该集刊旨在通过建立一个学术交流平台,呈现学界在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研究方面的相关成果,增进学界对这一较新领域的认知和了解;也期望挖掘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研究方面富有深意的话题,推进学界在这一学术空间内的探索和对话。
{ 推荐阅读 }
END
策划:佟 譞
编辑:丁曼泽
审校:袁卫华 等
转载自:人文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