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量经济研究 第15卷/2024年第4辑 |
《数量经济研究》(Th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Economics)是由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主办、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协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公开发行的学术文集。主要发表国内外学者在数量经济理论与应用、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经济政策评价与建议、金融市场与金融风险管理、微观经济计量与经济模拟、博弈论与制度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本集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关注世界经济领域的重大学科前沿问题,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阐释,以加强国内外交流,促进学术繁荣,为经济理论与实践,特别是数量经济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提供平台,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范巧,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空间计量经济理论与方法、区域与城市经济发展战略。
摘要:产业空间结构优化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维度,微观维度是指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优化,宏观维度是指产业发展在概念空间上的结构优化。基于改进的结构相似系数方法,本文创新构建了一种空间夹角指数方法来评价宏观维度的产业空间结构优化水平,并结合MATLAB软件及自编程序对基于空间夹角指数方法来评价产业空间结构优化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影响效应进行了算法模拟,随后将空间夹角指数方法应用于兰州-西宁城市群产业空间结构优化水平评价中。结果显示,基于空间夹角指数方法来评价产业空间结构优化水平时,空间权重矩阵的设计方式、纳入分析的地区数、产业划分的类别数、单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四个因素均会影响评价结果;纳入分析的地区数对产业空间结构优化水平的评价结果均值不存在明显的影响效应,产业划分的类别数与产业空间结构优化水平的评价结果均值之间呈现明显的单调递增关系;2003~2021年,基于39个县、区、市视角,以及基于加总视角测度得到的兰州-西宁城市群产业空间结构优化水平的总增长率及年均增长率均较低。
关键词:产业空间结构优化 空间夹角指数方法 兰州-西宁城市群
刘伟江,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创新与微观经济计量分析;郝一哲,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李京京,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技术经济。
摘要:健全的数字基础设施有助于劳动力资源高效配置和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本文将数字基础设施引入一个多部门竞争均衡资源配置模型,以2010~2021年我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评估了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在劳动力配置中的作用及路径。研究表明,以“宽带中国”政策作为代理变量的数字基础设施对劳动力资源存在再配置效应,该结论经诊断性检验后仍具有稳健性;数字基础设施对劳动力资源的再配置效应存在由城市区位、资本配置造成的异质性;中国数字基础设施通过提高劳动技能溢价、劳动福利两种机制影响劳动力配置效率,财税结构和市场分割对数字基础设施的劳动力资源再配置效应存在调节效应。本文揭示了数字基础设施与劳动力配置的数理关系,为数字时代中国劳动力配置提供了理论诠释。
关键词:数字基础设施 劳动力资源再配置效应 “宽带中国”政策 劳动技能溢价
缪言,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金融专硕学位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政策和数量经济;刘莹,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政策和数量经济;尹彦辉,山东管理学院经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量经济和宏观经济政策。
摘要:伴随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技术逐渐普及,居民数字素养日渐提升,进而改变了收入分配格局并影响共同富裕进程。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本文从“富裕”和“共享”两个维度构建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深入探究数字素养提升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素养能够显著推动家庭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运用工具变量法、PSM分析法进行规范的稳健性检验及内生性分析,结论依然成立;数字素养推进共同富裕的效应在城乡、群体以及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可见其普惠性和包容性尚待提升;数字素养通过促进家庭创业和金融市场参与推进农村家庭共同富裕水平提升,但对城市家庭仅通过金融市场参与的路径发挥效应;数字素养对富裕程度和共享程度的促进作用存在城乡差异,数字素养更能助力农村家庭实现“富裕”,同时更有利于城市家庭实现“共享”。
关键词:数字素养 共同富裕 创业 金融市场参与
候杰,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国际贸易;刘旭晨,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欧亚地区经济与贸易。
摘要:加快“一带一路”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建设,推动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对我国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双边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对双边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构建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和双边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基于2011~2020年4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对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推动双边贸易高质量发展,且存在区域异质性。作用机制检验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贸易发展水平会通过贸易成本效益、贸易便利效益两个重要渠道作用于双边贸易高质量发展。该结论为促进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研究提供了实证结果支持。
关键词:数字贸易 高质量发展 “一带一路”
玄春姬(通讯作者),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东北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叶子涛,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经济与政策。
摘要:本文使用2013~2019年30个省份(除西藏以及港澳台之外)的年度面板数据,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以及熵权法分别对能源效率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进而通过构建面板模型研究了数字经济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并非传统的线性关系,而是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关系。不仅如此,门槛模型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在门槛值以下时对该影响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而在门槛值以上时则能够显著促进数字经济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对资本产出效率和劳动产出效率也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如果把技术进步作为门槛调节变量,数字经济对资本产出效率和劳动产出效率的促进作用仍然显著;基于中介效应的检验证实了数字经济促进能源效率提升的间接作用,但在其中只有劳动要素起到了主要的促进作用。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数字经济 技术进步 能源效率 资本产出效率 劳动产出效率
章秀,吉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金融风险计量;白雅萱,吉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统计理论与应用;邵雨鑫,吉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应用统计;周尧婷,吉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金融风险计量。
摘要:本文基于2015~2021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通过文本挖掘方法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指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测算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基于此,采用Tobit面板回归模型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因素影响时,企业的纯技术效率水平会被低估,而企业的规模效率水平会被高估。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因素后,企业的纯技术效率仍然是促进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而企业的规模效率低会限制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企业数字化程度对企业绿色创新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规模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这表明企业数字化程度是通过企业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效率提升来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的。在分别剔除信息行业企业及信息披露不合格的制造业企业后,数字化转型程度对企业绿色创新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起到的正向推动作用增强,而对规模效率的影响仍不显著。该结果可为挖掘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绿色低碳方向以及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路径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绿色创新效率 数字化转型 Tobit面板回归模型
赵建强,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燕山大学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经济、旅游新业态;梁雪(通讯作者),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休闲旅游、旅游地理学。
摘要:本文选取北京市为研究区域,利用夜间灯光数据、POI数据、人口密度数据研究了北京市经济集聚、休闲旅游空间布局及人口分布现状,同时结合核密度分析法、变量归一化处理、数据网格化、双因素组合制图探讨了北京市休闲旅游与夜间灯光数据、人口密度数据之间的耦合关系,并进一步探究了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及耦合结果出现的原因。研究发现,北京市经济规模、休闲旅游和人口密度总体上呈集聚状态分布,三种数据的空间耦合度存在较高的一致性,部分区域存在耦合相异现象:夜间灯光数据与POI数据耦合相异部分分布在商业区及道路沿线,主要是受夜间灯光数据溢出效应及交通因素影响;夜间灯光数据与人口密度数据耦合相异部分主要集中在公园、学校、公共游憩等休闲场所;人口密度数据与POI数据耦合度最高,职住地分离造成耦合结果相异。
关键词:夜间灯光数据 POI数据 人口密度数据 休闲旅游空间
龙威,长春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金融计量分析;佟彤,吉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金融计量分析;丁一,吉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金融计量分析。
摘要:投资者决策行为有着复杂的情绪因素影响,投资者情绪通过情绪投资者的非理性交易行为对股票价格及其收益造成系统性影响。本文通过改进的BW指数方法构建剔除宏观经济因素影响的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数对投资者情绪进行测度,并运用TVP-VAR模型对投资者情绪影响我国整体股市及不同行业收益的时变效应进行探究。研究表明,投资者情绪的高涨在短期内会提升市场整体收益水平,其中尤其以工业及能源等周期性行业影响最为显著,而对于非周期性行业投资者情绪冲击影响的顺周期性特征则较弱。除公用行业外,各行业板块收益均在牛市阶段对投资者情绪更为敏感,但这一敏感程度正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成熟而下降。特别地,熊市阶段中的投资者情绪冲击虽在短期内能够提振市场信心,但这一影响会迅速转为抑制作用,且其持续时间普遍长于牛市阶段。
关键词:投资者情绪 股票收益 TVP-VAR模型
王毅铭,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金融计量分析;宋洋,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计量分析;刘文轩,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计量分析。
摘要:本文对中国“隐性利率走廊”的试行效果进行了系统评估,并就如何正式构建“利率走廊”机制提出了优化预案。研究显示,第一,从调控效果的角度来看,中国“隐性利率走廊”已初步发挥出降低市场利率波动、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效率的基本作用,但也存在产出端调控效率欠佳的缺陷;第二,从基准利率选择的角度来看,相较于R007与Shibor1W,DR007的市场化特性更加鲜明,且锚定DR007进行货币操作具有更高的传导效率,DR007更适合作为我国“利率走廊”制度下的政策基准利率;第三,从政策权重分配的角度来看,现阶段稳定实体经济和政策信誉均十分重要,中央银行应平等看待通胀、产出以及利率的变化,这有利于避免较大的福利损失,是对优化“利率走廊”调控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利率走廊” 货币市场基准利率 政策信誉成本 政策权重分配
集刊全文数据库:www.jikan.com.cn/数量经济研究
整理:ym
审核:tgx
转载自:集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