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 | 2024年度社科文献豆瓣高分图书(Ⅱ)


2024年,世界依然在快速变化:科技的狂飙突进、社会的深度转型、文化的多元碰撞……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思想的指引与历史的镜鉴。而图书,正是我们理解时代、锚定自我的最佳工具。


今天我们整理了2024年度豆瓣高分图书的第二篇(查询第一篇请戳:书单 | 2024年度社科文献豆瓣高分图书),这些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对话的起点。它们邀请我们追问:在历史的断裂与延续中,如何寻找未来的方向?在艺术的想象与现实的碰撞中,如何定义美的边界?在个体的孤独与社会的联结中,如何守护生命的价值?现在就让我们翻开图书,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吧。



居乡怀国:南宋乡居士人刘宰的家国理念与实践

黄宽重 著

2024年3月出版

ISBN:978-7-5228-2954-8

豆瓣评分:8.5分

刘宰长期居住于临准镇江,该地在南宋时期跃升为国防与转输重镇,但边区社会也因此承受着莫大压力。刘宰以乡贤身份,既努力推动多次社会公益活动,更积极串联官府与乡亲,凝聚群力以化解地方困境。刘宰的作为体现了士人的社会实践,也展现了他独特的家国情怀。作者由个别人物和地区的微观研究出发,剖析环境与资源对区域的发展影响,建构出更完整的南宋社会样貌,试图从与过往不同的视角理解南宋在中国历史转型期的关键地位。


矿政:清代国家治理的逻辑与困境

温春来 著

2024年1月出版

ISBN:978-7-5228-2359-1

豆瓣评分:8.5分

本书从重要性、稀缺性、交易费用、社会效果、国家的议价能力与多主体性等若干影响国家资源汲取模式的变量入手,结合开矿成本随时间递增的特点,通过丰富翔实的史料讨论清王朝的矿产资源汲取情形,在揭示清代矿政之模式及其内在缺陷的同时,论述了彼时国家治理的若干重要原则与面向。同时,本书进一步联系明清王朝对食盐、丝绸、瓷器、马匹等重要物资的汲取模式,结合15~18世纪国家转型的大背景,通过对多个概念的阐发,揭示清代国家治理的逻辑与困境。


当卡夫卡迎面走来……:一本回忆录

[德]汉斯-格尔德·科赫(Hans-Gerd Koch) 编
强朝晖 译

2024年5月出版

ISBN:978-7-5228-3546-4

豆瓣评分:8.5分

本书是弗朗茨·卡夫卡的朋友、亲戚和熟人对他的回忆,这些文字时而令人惊讶,时而相互矛盾,但共同构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画面。本书主编汉斯-格尔德·科赫精心挑选了那些能够反映卡夫卡个性和真实生活的文章,同时排除了那些撰写者过于自我中心或与事实不符的记述。本书的特色在于,它不仅仅是对卡夫卡生平的再现,更是对他人格的探索。通过这些文章,读者可以窥见卡夫卡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与周围人的复杂关系。


第五太阳纪:阿兹特克人新史

[美]卡米拉·汤森(Camilla Townsend) 著
冯璇 译

2024年1月出版

ISBN:978-7-5228-2380-5

豆瓣评分:8.5分

阿兹特克人的历史不断地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从16世纪到21世纪,对阿兹特克人的描绘数不胜数,但大多基于西班牙语文献和考古发掘成果,原住民始终是沉默的被动的客体。美国历史学教授卡米拉·汤森决心打破这种局面,她尝试研究了所有留存至今的纳瓦语编年史,替美索亚美利加原住民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他们关于五个太阳纪的起源神话到西班牙征服后第三代人的亲身经历,汤森完整重构并精彩讲述了“真实的”阿兹特克人的故事。


大英博物馆印度次大陆简史

[英]T. 理查德·布勒顿(T. Richard Blurton) 著
杨怡爽 译

2023年12月出版

ISBN:978-7-5228-2143-6

豆瓣评分:8.5分

大英博物馆所藏南亚文物,囊括南亚文明几乎全部艺术门类,跨越整个南亚历史,且都标志着南亚各历史时期登峰造极的艺术造诣。本书有别于一般历史书写,从大英博物馆南亚藏品中精选400余件,通过探索文物中隐藏的秘密,从印度河文明到许多宗教的出现,从莫卧儿人的崛起到欧洲人的到来,从帝国的城市辉煌到次大陆的农村和部落生活,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将错综复杂的数千年南亚文明史呈现在读者面前。


田野故事:论民族志写作(第二版)

[美]约翰·范·马南(John Van Maanen) 著
李庆 译

2024年5月出版

ISBN:978-7-5228-3472-6

豆瓣评分:8.4分

这是一本关于田野工作的案头呈现,以及文化在出版物中以多种方式呈现的书。本书着重对三种形式或类型的文化表征——现实主义故事、自白式故事和印象派故事——进行了扩展讨论和说明。《田野故事》提出的崭新问题涉及作者的声音、风格、真实性、客观性和对事物的评价。多年来,这项工作反映并塑造了民族志领域的变化。在新版中,作者通过全新的后记,追踪并阐明了自本书首次出版以来该领域发生的变化。


幻想的终结:晚现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德]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Andreas Reckwitz) 著
巩婕 译

2024年1月出版

ISBN:978-7-5228-2723-0

豆瓣评分:8.4分

短短几年前,西方公共舆论大概还相信,社会正在进步。然而,最晚到了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之时,人们就不无痛苦地认识到,伴随这些进步的,还有幻想。事实上,直到现在,社会的转型才逐渐清晰起来:原有的“工业化的现代”已被一种“晚现代”所取代,此中充斥着新的力量极化和新的矛盾——进步和困窘相伴相随。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直切当前社会最核心的结构特征:新的社会阶层,后工业时代经济的特点,文化和身份的冲突,由自我实现之责任带来的疲惫,以及自由主义的危机。


血色战场:阿勒颇争夺战与中世纪中东

[英]尼古拉斯·莫顿(Nicholas Morton) 著
谭琦 译

2024年6月出版

ISBN:978-7-5228-3534-1

豆瓣评分:8.4分

十字军运动为什么最终失败?为了回答这一关键问题,英国历史学家尼古拉斯·莫顿把目光投向十字军国家历史上最为艰难的战役之一——1118年至1128年的阿勒颇争夺战,并将1119年十字军在血地之战中的灾难性失败视为转折点。这场近十年的冲突实际上终止了法兰克人在北方的前进势头,标志着他们在叙利亚北部扩大统治范围的进程开始逆转。十字军运动在中东的轨迹就此改变。


塑造宋代历史:史料与叙事

[美]蔡涵墨(Charles Hartman) 著
刘云军 译

2025年1月出版

ISBN:978-7-5228-3296-8

豆瓣评分:8.4分

在这部雄心勃勃的政治史和思想史著作里,蔡涵墨考察了宋朝官修史书残存至今的主要史料,这些史料构成了我们理解宋朝和古代中国的基础。通过分析其中作为宋朝政治话语产物的叙事,蔡涵墨全面介绍了这些文本以及围绕其编纂的政治环境。他从这些史料中提炼出“宋代历史的宏寓”,并认为这些史料里嵌入的叙事,反映了儒家的士人治国理念与宋朝廷偏向于技术官僚治国模式之间的张力。这种对历史编纂和知识生产过程的描述,阐明了官方历史书写与政治斗争之间的关系,意义深远。


末代士人的身份、角色与命运:清遗民文学研究

潘静如 著

2024年4月出版

ISBN:978-7-5228-2857-2

豆瓣评分:8.4分

与历朝遗民不同,清遗民面临着道德和价值之源的干涸,经历着从“遗民”到“弃民”的角色转变,他们由此成为国家“脱节的部分”。但士人身份决定了他们对社会变迁尤其是政治变迁极为敏感,后者深刻影响他们的活动、角色与命运。文学书写既反映了他们的情感、体察与因应,也依稀显示了裹挟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混沌力量。


百年时尚

[英]艾米·德拉海耶(Amy de la Haye) [英]瓦莱丽·D.门德斯(Valerie D. Mendes) 著
徐文洁 译
张东 审校

2024年3月出版

ISBN:978-7-5228-2074-3

豆瓣评分:8.4分

本书探讨了1900年至今百年来的重要时尚演变。时尚策展人艾米·德拉海耶和瓦莱丽·D.门德斯一直致力于对时尚潮流和风格创新的研究,她们从世界上最具创造性和影响力的设计师及其作品出发,对各种时尚流行趋势进行分析;在结构上围绕时尚品位的关键转变和重大国际事件来组织章节内容,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下探讨时尚发展。本书还被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等著名设计学府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定参考书。


美人凝视:喜多川歌麿的浮世绘艺术

[美]朱莉·纳尔逊·戴维斯(Julie Nelson Davis) 著
殷明月 金学勤 张芯溢 译

2024年1月出版

ISBN:978-7-5228-2318-8

豆瓣评分:8.4分

本书旨在从新的方向出发,把对歌麿这位浮世绘艺术家的研究置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下,结合在文学、艺术史、区域研究和性别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和理论先例,探寻这些版画如何被设计出来用以推广歌麿这位艺术家的个人魅力,以及这些版画如何参与建构更大范围的性别和身份的话语体系。


我们如何成为今天的我们:德意志民族简史

[德]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Heinrich August Winkler) 著
黄行洲 译

2024年4月出版

ISBN:978-7-5228-2764-3

豆瓣评分:8.4分

德国现任总统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评价道:“我们国家能在思想上对自由和民主保持开放,有温克勒的一份功劳。” 的确,我们需要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准确聚焦德意志民族历史的所有发展脉络,并把它们转译为可被今天的政治实践所吸取的经验教训。我们如何成为今天的我们?回溯千年历史的旅程,归根结底也是一次追寻自我之旅。属于德意志的特殊道路,真的存在吗?温克勒为回答这个问题而写的民族简史,或许也是为全世界开明进步的公民书写的镜鉴。


感觉的共同体

李三达 著

2024年6月出版

ISBN:978-7-5228-2635-6

豆瓣评分:8.3分

本书系统地考察了法国当代美学界最具影响力的四位重量级学者:阿兰·巴迪欧、雅克·朗西埃、保罗·维利里奥和让-吕克·南希,指出他们的美学思想构成了一个德勒兹意义上的思想“平面”,或者说构成了一个理论的“星丛”,其主要关涉的领域为审美政治理论。他们的思想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即在感觉的独异性与共同体之间形成的张力结构。本书以此为基本切入点,重新诠释了四位思想家的代表性理论,并且将之描述为法国理论之后法国当代美学形成的一个潜藏的理论架构,也细致勾勒出他们各自的倾向性和理论体系间的差异性。


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尚小明 著

2024年9月出版

ISBN:978-7-5228-3741-3

豆瓣评分:8.3分

这是一部重新讲述辛亥鼎革历史的学术著作。作者从清廷、袁世凯、革命党、立宪派、列强、舆论等多个维度详细考订了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总计125天中每一天所发生的事,依照史事之间的逻辑关系,对这一历史剧变进行新的叙述和分析。书中不仅提供了大量新史料和新史实,而且在袁世凯如何应对革命、袁世凯的政治诉求、清帝退位诏书的拟定及颁布、袁世凯是否逼迫清帝退位,以及孙中山缘何让位于袁世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提出新的认识,极具启发意义。


军力:现代战争的胜败解释

[美]斯蒂芬·比德尔(Stephen Biddle) 著
陈波 夏明 主译

2024年1月出版

ISBN:978-7-5228-2274-7

豆瓣评分:8.3分

数量和物质因素必然会对战争结果起到决定性作用吗?这似乎是无可辩驳的。但斯蒂芬•比德尔质疑了这种说法,并在本书中系统考察了兵力部署是如何与物质因素相互作用,并最终决定战争结果的。作者强调了运用现代军事体系的必要性,指出技术变革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这取决于兵力如何部署,仅仅关注物质力量会有犯下重大错误的风险,对政策和学术研究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此外,作者还运用多种方法,对本书的观点进行严格的测试和检验,得出的结论则挑战了大多数固有理论。


何以成诗:六朝诗赋中的思想传承与意义生成

[美]田菱(Wendy Swartz) 著
郭鼎玮 译

2024年6月出版

ISBN:978-7-5228-1112-3

豆瓣评分:8.3分

六朝时期的文人阶层以一套独特的、镶嵌式的方式参与了文化传承,生产了呈指数级增长的文化财富。美国罗格斯大学中国文学教授田菱,借助西方文论中的互文性理论考察典故与引文,对嵇康、孙绰、陶渊明、谢灵运以及兰亭诗人的诗赋作品展开细读,探讨了它们与《老子》《庄子》《周易》,乃至《诗经》《楚辞》《论语》等传统文化典籍之间的复杂关联。诗人们在哲学与文学之间落笔成诗,创造性地运用了异质多样、千变万化的文本和文化资源,展现了异彩纷呈的创作才能、思想理念与内心世界。


世俗启蒙:启蒙运动如何改变日常生活

[美]玛格丽特·雅各布(Margaret Jacob) 著
郑植 译

2024年2月出版

ISBN:978-7-5228-2362-1

豆瓣评分:8.3分

在洛克、伏尔泰和卢梭的时代,普通人的生活发生了怎样激烈的变化?在这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中,除了人们所熟知的启蒙运动人物,一些长久以来被忽视的普通人,从自由思想家、共济会成员到法国实利主义者、反教权主义的天主教徒、泛神论者、淫秽作品作者、读者和游客,都得到了展现。作者玛格丽特·雅各布是当下最受赞誉的启蒙运动历史学家,她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世俗视角,让我们得以与当时的真实世界相遇。


法律的经验研究方法

陈柏峰 著

2024年1月出版

ISBN:978-7-5228-2675-2

豆瓣评分:8.2分

本书基于作者近20年田野调研所形成的经验质感而成,力图梳理、总结法律的经验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并不源自方法论教材,而是在田野调研过程中逐渐摸索出来的,具有相当的本土性和独特性。它并不预设论题,而是在调查中发现论题并在深入调查中展开研究,特别有助于理解中国法治与中国社会。本书对法律经验研究方法的总结和透视,可以帮助研究者意识到学术创新如何从田野中产生,从而更有方法论自觉,进而严肃对待田野调研,有效生发问题意识,科学进行机制分析。


赤脚医生与中国乡村的现代医学

方小平 著
董国强 干霖 王宜扬 译

2024年5月出版

ISBN:978-7-5228-3382-8

豆瓣评分:8.2分

1968年,在“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下,不但大批城镇医院的医生“下放”到农村,而且由上海近郊川沙县开始,被称作“我伲贫下中农自己的医生”的“赤脚医生”也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落后乡村缺医少药的窘况,开启了中西医结合的尝试,建立了以社队为基础的“合作医疗制度”,也创造了当代华佗孙立哲们的“神话”。事实上,赤脚医生还与社队干部、民办教师、农技员和大小队会计一起,构成了与道地的“泥腿子”们相对应的某种准知识、技术或管理阶层。本书通过口述访谈和文字档案还原了特殊时空背景下医患群体的集体记忆,也使中国医疗制度史的叙事更加全面。


规制如何生财:清代盐政基本原理研究(1644~1850)

黄国信 著

2024年7月出版

ISBN:978-7-5228-3708-6

豆瓣评分:8.2分

提高效率还是妨碍效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学关于政府规制收益的两个分析方向。清代盐政规制的目的却超出了规制分析的既有框架,它不考虑效率问题,而是关心“生财”,即财政收入。本书研究清代盐政规制,侧重结构性分析,揭示清廷盐政的目标、管制的技术手段、受到的约束和付出的代价,将复杂且矛盾的盐政面向置于一个体系内贯通解释,回应盐政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总结清代盐政运行的原则并阐释其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传统经济体系下的规制经济形态及其对规制经济学的潜在价值,尝试拓展规制经济学的视野。


繁荣与衰退:中国市场经济(1000~1500年)

刘光临 著
李春圆 译

2024年7月出版

ISBN:978-7-5228-3291-3

豆瓣评分:8.2分

四十多年以来,中国在市场繁荣和经济增长方面屡创佳绩,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经济体之一,而宋代中国在一千年前也获得了类似的地位。刘光临在这部大胆而精彩的著作中,利用非常珍贵的11世纪市场和人口数据,首次使用定量方法来探讨中国早期市场经济。这是对中国市场周期的一次里程碑式的研究。八个附录组成的庞大数据集展现了宋元明三代的经济发展周期,本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各朝制度的运作效率和市场规模的长期变化,并启发人们思考当代中国在经验和理论层面的重要问题。


伊利汗国的中国文明:移民 、使者和物质交流

陈春晓 著

2023年12月出版

ISBN:978-7-5228-2894-7

豆瓣评分:8.2分

13—14世纪,蒙古统治下的元朝和伊利汗国关系密切,交流频繁,这一时期中国文明对伊朗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本书聚焦蒙元时代中国西迁伊朗的移民群体,以及元朝和伊利汗国之间的使者,考察他们为中华文明西渐所做的贡献。本书还重点讨论了中国物质文化在伊朗的传播,揭示出中国文明的影响更多体现在物质文明层面,“中国制造”为改善古代世界人民的生活质量贡献了巨大力量。


追本塑源:元朝的开国故事

张晓慧 著

2024年3月出版

ISBN:978-7-5228-3148-0

豆瓣评分:8.2分

蒙元时代人们追忆的开国历史,呈现出以成吉思汗家族为核心的族群起源谱系。本书尝试重构成吉思汗崛起背后的蒙古历史,进而揭示上述历史记忆被权力重塑的过程。


汉唐时代的丝绸之路:使者·绢马·体制

孟宪实 著

2024年6月出版

ISBN:978-7-5228-3773-4

豆瓣评分:8.2分

汉唐丝绸之路,是陆地丝绸之路发达的历史时期。丝绸之路作为欧亚大陆的交通干线,中国以西的区域已较早连为一体,张骞出使,完成了丝绸之路最后一里路的连结,历史意义重大。到大航海时代,世界一体化进入新时期。但是,理解此前的欧亚大陆的密切联系,尤其是丝绸之路的作用,是理解全球化必不可少的历史基础。本书以学术论文为基础写作而成,尤其充分地利用了包括敦煌、吐鲁番文书在内的出土文献进行论证。对于丝绸之路的研究是一次有益的学术创作尝试。


沙漠之王:英美在中东的霸权之争

[英]詹姆斯·巴尔(James Barr) 著

赵叶 译

2024年11月出版

ISBN:978-7-5228-3587-7

豆瓣评分:8.2分

自有史料记载以来,中东就是各大国角逐的舞台。历史学家詹姆斯·巴尔利用新解密的档案,提出美国才是英国退出中东的幕后推手,当前困扰中东的几乎每一个问题都是美国和英国数十年来灾难性外交政策的直接后果。


认知他者与反观自我:近代中国人的奥斯曼帝国观

陈鹏 著

2023年12月出版

ISBN:978-7-5228-2923-4

豆瓣评分:8.2分

奥斯曼帝国是近代中国人认知世界与反观自我过程中的一个特殊“他者”。本书在系统梳理近代国人奥斯曼帝国认知的历史背景与文献来源基础上,从“奥斯曼帝国的知识记述与流播”“奥斯曼帝国形象与国人的自我认知”“奥斯曼帝国发展之史的借鉴与思考”三个层面加以把握,认为奥斯曼帝国知识的引入给近代中国带来了诸多新的变化,也折射出中国社会发展的诸多特点。近代中国人的奥斯曼-土耳其认知史,实际上也是中国人的自我认知史,是近代中国人思考救国之途和发展之路的独特的探索史。


常识:一部政治史

[美]索菲娅·罗森菲尔德(Sophia Rosenfeld) 著
马睿 译

2024年1月出版

ISBN:978-7-5228-1608-1

豆瓣评分:8.1分

1776年,托马斯·潘恩《常识》的出版极大地影响了英国与其北美殖民地之间斗争的走向。时至今日,常识在西方国家仍然是一种强大的政治理念。美国历史学家索菲娅·罗森菲尔德以流畅的文笔,对跨大西洋启蒙运动和革命时代进行了新的阐述。从17—18世纪的伦敦、阿伯丁、阿姆斯特丹,到试图建立一个常识共和国的费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巴黎,再到对常识哲学不断讨论与利用的柯尼斯堡和纽约,她的叙述跨越两个大陆和多个世纪,对常识的缘起及其流变进行了新的探究。常识的历史远非常识,而是充满了矛盾和出人意料。


特权与焦虑 : 全球化时代的韩国中产阶级

[韩]具海根(Hagen Koo) 著
张海东 姚烨琳 译

2024年8月出版

ISBN:978-7-5228-3498-6

豆瓣评分:8.0分

全球化导致中产阶级内部出现了两极分化,将少数受益于全球化经济的群体与受其负面影响的广大群体区分开来。这种内部分化为韩国社会注入了新的复杂动力,因为新兴富裕群体试图将自己与其他中产阶级区分开来,并建立新的特权阶级地位。《特权与焦虑》一书探讨了这些紧张关系如何在三个领域(消费与生活方式、居住隔离以及教育实践)发挥作用。在这三个领域,富裕中产阶级的主导取向是保留他们新获得的特权并将其传递给自己的孩子。具海根认为,他们这种新的阶级实践使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下的赢家和输家都承受着巨大的焦虑。


贝多芬:终生的革命者

[美]约翰·克拉布(John Clubbe) 著
胡韵迪 译

2023年12月出版

ISBN:978-7-5228-2207-5

豆瓣评分:8.0分

本书精彩而深入地探索了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是如何塑造了贝多芬的政治理念,并激发他创造出开创性的作品的。正如拿破仑把欧洲从贵族压迫中解放出来一样,贝多芬也渴望通过音乐来解放人类。约翰·克拉布通过他的信件、肖像和个人档案,通过与其他同时代音乐家、艺术家进行比较,阐明贝多芬是一位终生的革命家。


时尚女王与法国大革命

[美]卡罗琳·韦伯(Caroline Weber) 著
马睿 译

2024年5月出版

ISBN:978-7-5228-2814-5

豆瓣评分:8.0分

与其他绝大多数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传记不同,本书作者卡罗琳·韦伯独辟蹊径,从服装政治的角度,追溯了玛丽从14岁踏上法国国土直至38岁被革命者处决的人生历程,同时也从这个独特视角重述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背景及过程。在作者看来,服装、头饰、珠宝这些代表时尚的“外在”是玛丽在孤独无助时抓住的权力的象征。她引领了当时法国的时尚,而且冲击了当时法国乃至欧洲在服饰乃至礼仪上的保守落后。但最终,她对时尚的追求反而使她成为众矢之的,并最终导致悲剧性结局。


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美]戴梅可(Michael Nylan) [英]鲁惟一(Michael Loewe) 主编
刘鸣 译

2024年8月出版

ISBN:978-7-5228-0581-8

豆瓣评分:8.0分

本书为《剑桥中国秦汉史》的后续研究成果,是对以往中国秦汉史研究的有益补充。与《剑桥中国秦汉史》不同的是,本书并没有按照秦汉历史脉络进行论述,而是主要利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考古资料,从广义的政治文化史角度,分“考古”“行政”“技术”“辞章”四部分对秦汉史中的墓葬、城市生活、出土医术、阴阳五行等议题做了颇具新意的专题研究。


血染开普敦:布尔战争史

[荷兰]马丁·博森布鲁克(Martin Bossenbroek) 著
徐彬 金凯 译
陈楠 校

2024年2月出版

ISBN:978-7-5228-0886-4

豆瓣评分:8.0分

布尔战争(1899-1902)是现代历史上最引人深思的战役之一。虽然作为超级大国的英国和非洲南部两个微不足道的布尔共和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国力差距,但出人意料的是,英国为了胜利,消耗了大量物力财力,甚至不惜发动了针对平民的恐怖主义活动。作者围绕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来探讨战争,分别是荷兰律师威廉·莱兹;英国战地记者温斯顿·丘吉尔;年轻的布尔指挥丹尼斯·雷茨。通过他们三人的经历和的故事,本书讲述了一段不一样的南非历史。



策划:张思莹  

编辑:丁曼泽

审校:柳   杨

豆瓣评分略有波动,请以实际分数为准

想了解更多图书详情及购买,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