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 | 《猫走过的近现代:从妖怪到家人》

从“猫妖”到“驱鼠大将”,再到“家庭成员”,猫的历史,本质是人类如何看待猫的历史。作者真边将之在书中梳理了日本人眼中的猫的地位变化——

尽管有“招财猫”这样的吉祥物,但直到江户时代,“猫”的形象多数时候仍是负面的,它与妖怪深度关联,常以猫妖或猎奇的拟人形态出现在民间创作中。到了明治时代,文明开化带来了合理主意与科学精神,猫不再被妖魔化,开始作为猫被描绘。这同时意味着猫不再具备与人相近的特性,猫被视之为“物”,“是否有用”成了决定人们怎样对待猫的标准。20世纪中后期,现代“猫生活”登场,新式公寓和猫粮、猫用具的出现,使养猫变得清洁方便。杂志、电视节目等新媒介上掀起了“猫热潮”,现代社会生活和家庭的空洞化。更凸显了猫在陪伴方面的无可取代性,猫成为家庭的一员。

猫的近现代,正是人类社会的延伸,百余年来日本社会思潮、居住空间、消费意识与信息传播的变迁,都在猫走过的近现代中留下深深的痕迹。


“猫热潮”时代拉开帷幕

在读者朋友们看来,“猫热潮”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猫热潮”这个词语成为媒体热词,最早可以追溯到40多年前,即1978年。虽然之前它也被使用过,但那一年,它在多家媒体上同时出现,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广为人知。此后,尽管时有起伏,但这种几近慢性的“猫热潮”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兆头在前一年,即1977年就已经开始显现。如前所述,“普利司通”正是在1977年开设了银座分店,同年10月,CBS索尼发行了一张名为《猫的美妙的世界》的唱片,收录了32只猫的叫声,成为热门话题。这大概也是历史上第一次使用猫叫声的唱片。他们在长达28公里的胶带上录下猫叫声,然后进行剪辑。因为有一只猫总喜欢用爪子抓麦克风,所以录制过程非常艰难。同年下半年,关于猫的摄影散文集《猫 优雅的野生贵族》和收集了古今中外猫画的《猫的画集》相继出版,保罗·戴维斯、山城隆一、浅井慎平、矢吹申彦等艺术家纷纷在个展中展出了和猫相关的画作,艺术界也出现了“猫热潮”的前兆。


有了前一年的这些,到了1978年,“猫热潮”一举爆发。比如这一年出版了大量的猫摄影集。说到猫的摄影集,发售于1971年的西川治《猫 妈咪内特》是一本长期畅销书,1972年山与溪谷社出版发行了本多信男的《猫》,此后这两位引领着市场,每年都会推出新作。但到了1978年,西川治的《棉花糖和卡比特生了小猫》、熊井明子和西川治的《乘着梦幻色风的猫》、岩合光昭的《可爱的猫们》、广田亲子和山崎哲的《猫》、深濑昌久的《佐助!我的爱猫》等众多摄影集同时亮相。此外,将本多信男的摄影作品与乾信一郎的文章相结合的《猫的书》、大佛次郎的《有猫陪伴的日子》、庄司薰的《我会说猫语的原因》、鸭居羊子的《流浪猫虎虎》等有关猫的散文集也在这一年相继出版,成为经典之作,至今仍有读者。从1977年下半年到1978年,共有40多本和猫相关的书籍出版,东京市内的大型书店,如新宿的纪伊国屋书店、神保町的书泉、银座的近藤书店和旭屋书店等纷纷设置了猫书专区。1979年6月,杂志《牛角面包》(杂志屋)进行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猫书”的专题报道。让人很难相信仅在这10年之前,“在日本,几乎没有和猫有关的书籍,真叫人寂寞”。

猫还成了电视、报纸广告的宠儿,“猫出现在家电、服装、百货店等十多种电视广告上”,“还在汽车、家用录像机的报纸广告里登场”,呈现“无处不见猫”的状态。1979年1月,由波斯猫和加藤刚主演的电视剧《猫派送的报纸》开始播出。


到了1981年,出现了所谓的“暴走猫”,即穿着学生制服或水手服、模仿不良少男少女的猫,口头禅是“别瞧不起我!”这个形象被广泛地用于海报、小卡片、摄影集中,大受欢迎,同年11月甚至发行了唱片(只不过实际唱歌的是人类)。1982年,NHK电视台的电视连续剧《从天而降的猫》和TBS电视台的节目《加世子的幼猫馆》相继开播,同年播放的动画片《哆啦A梦》里出现了猫型机器人,动画片《小麻烦千惠》里,名叫小铁和安东尼奥的猫作为重要角色登场。翌年,音乐剧《猫》在日本首演。1984年,小林真琴的漫画《怪猫麦克》开始连载并大获成功,1986年被改编为真人电视剧,1988年动画片上映。1986年,由畑正宪执导的电影《小猫故事》也很火爆,票房收入达到98亿日元,在当时的日本国产电影之中排名第二。此外,《猫的手账》和 CATS(1984年由《猫生活》改名而来)等杂志的发行量也大幅增加。

进入20世纪90年代,虽然“猫热潮”这个词语不再像以前那样被频繁使用,但这并不意味着猫的受欢迎程度下降。由于当时受电视广告的影响,小型犬开始流行,加上猫,人们开始改用“宠物热潮”这个词语。但“猫热潮”仍在持续,每年都有介绍猫品种的书出版,且保持着一定的销量。9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当数《猫的手账》杂志,在其鼎盛时期,官方宣称发行量达到16万册。除了正刊外,光在90年代该杂志社就发售了约20种增刊,从动物保护到读者投稿的有趣照片,内容丰富,1998年还推出了家用录像带版的《猫的手账》(共制作了3卷)。

据报道,1991年猫粮的年度销售额超过了狗粮,而过去10年的流通量变化也显示,狗粮增长了2.9倍,猫粮则是8.3倍,呈急剧增长的态势。此外,1994年,定制版的《猫新闻》(猫新闻社)开始发行。虽然是月刊,但版面为小报尺寸。和猫相关书籍的出版量也持续增加,猫出演的电视广告等也层出不穷。

书内插图 | 歌川国芳的猫拟人画《猫的纳凉》


那么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为什么宠物之中猫特别流行呢?当时各家报纸和杂志都就“为什么是猫”展开了热烈讨论,其中很多人提到了城市化的进展,尤其是小区和公寓楼的增加。的确,那时候狗通常被养在院子里,而且因为会吠叫,所以不适合在小区或公寓楼里饲养。但猫的话,就算是小区或公寓楼明令禁止,也还是有不少人偷着饲养。这种差异导致了猫更受欢迎。1996年,东京都首次展开了猫的饲养数量调查,结果显示猫的数量已经明显超过了狗,说明有着大量住宅小区和公寓楼的大城市是“猫热潮”的发源地。

1980年6月的《猫生活》杂志上刊登了一项读者问卷调查的结果,其显示在室内养猫的有263人,允许猫自由进出的有172人,把猫养在室外的只有6人。当然,全国范围而言,当时在室内养猫的人数比例估计没有那么高,但那些会购买和猫相关的杂志、书籍的人,也就是说实际上推动着“猫热潮”的人之中,只在室内养猫的城市人必然占据多数。另外,前面已经提到的猫舍“普利司通”的店主,在1978年的一篇报道里说“最近,猫非常畅销,甚至让人觉得滑稽。波斯猫、暹罗猫、喜马拉雅猫,这些单价高达15万日元的猫,每天至少能卖掉1只,多的时候能卖掉4~5只”,“‘猫热潮’的原因,其一在于住公寓的人也能饲养猫,其二在于知识阶层认识到了猫的魅力,其三在于养猫会给人享受着奢华生活的感觉。对OL(女性上班族)而言,猫正可谓‘会动的宝石’,据说现代人的梦想就是过上有音乐和猫的生活”。1980年出版的《我的笔记14猫》是一本城市室内养猫指南,封面上的广告词是“猫和我,单人房里自由自在的生活”,反映出当时不少独居女性开始养猫。以上这些都说明,以大城市为中心,越来越多的人基于媒体信息,开始追求猫作为时尚品的附加价值。

书内插图 | 《猫生活》杂志


此外,前面曾提到,过去很多人认为猫“不卫生”。但到了这个时期,猫不洁的形象逐渐淡化。养在室内的猫自不必说,就算是需要出门的猫,随着城市路面铺装的发展,弄得浑身是泥,或把家里踩脏的可能性减少,况且它们也不会把猎物——老鼠带入室内。此外,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空调开始进入家家户户,夏天门窗紧闭的家庭增多,封闭性强的住宅也越来越多,这么一来,擅自闯入他人家里的“贼猫”自然就变少了。还有,超市的增加,洗衣机、冰箱等家电,以及熟食、调料、即食产品等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家务负担,使女性尤其是生育前的女性不再那么忌讳养猫。在上述背景下,随着彩色摄影和印刷技术的发展,涌现出许多猫的摄影集和杂志,这些书籍和彩色电视里的猫广告一起,聚焦于猫的美丽、可爱、优雅,帮助人们认识到了猫的魅力。


新书速递

(点击封面跳转至小程序购买)

猫走过的近现代:

从妖怪到家人

[日]真边将之 著

袁甲幸 译

2025年1月出版 / 定价89.00元

ISBN 978-7-5228-4050-5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方寸


内容简介

从传说的猫妖,到身负重任的“驱鼠大将”,再到家庭中的“喵星人”,猫在人类社会中地位的变化,是近现代史的一面镜子。

猫的近现代,是猫终于成为猫的时代。人们不再心怀畏惧,将猫视为妖怪或神明,也不再用忠义等道德准则去评判它们。然而近代化又让人们以“是否有用”去衡量它们,大肆饲养与大肆捕杀反复上演。直到20世纪中后期,猫终于开始以自身的形象成为人们刻画、消费的对象,“猫热潮”到来。现代社会生活和家庭的空洞化,凸显了猫在陪伴方面的无可取代,猫成为家庭一员。

猫的近现代,是近现代社会的延伸。猫不会说话,我们必须意识到人类本质上无法理解猫的幸福,要经常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行为,否则就变成一种自我满足。猫的幸福只有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行才能实现,人类的幸福也同样如此。

作者简介

真边将之1973年出生于千叶县。2003年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科史学(日本史)专攻博士课程期满退学,2009年取得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教授、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客座教授。

译者简介

袁甲幸早稻田大学文学博士,现为早稻田大学讲师。

编辑推荐

★从“猫的问题”,考察近现代日本社会“人的问题”

★破除当前时代的人宠关系滤镜,以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猫的历史

★运用多项一手历史记录,重现日本人对猫从妖魔化到功利对待,再到20世纪中后期兴起“猫热潮”的全过程

★以人猫关系为切入点,看百余年来日本社会思潮、居住空间、消费意识与信息传播的变迁

目录

引言 为什么要思考“猫的历史”


第一章 猫的“黎明前”:前近代猫的形象

1 猫的“明治维新”和江户时代的“猫热潮”

2 明治初期人们对猫的认识


第二章 近代猫形象的诞生:猫“翻身做主”的过程

1 明治时代的文豪们和猫

2 绘画界“猫的近代”的到来


第三章 国家掀起的“猫热潮”:猫的三日天下

1 饲养“猫畜”的大号令

2 “猫下岗”和猎猫人


第四章 猫的地位提升和苦难:动物保护和震灾、战争

1 在虐待和保护之间

2 震灾、战争和猫


第五章 猫的战后复兴和经济高速增长:猫的“婴儿潮”

1 从偷偷“吃猫”到战后复兴

2 猫文化的勃兴和猫的社会问题化


第六章 现代猫生活的建立: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结束之后

1 猫生活急剧变化的时代

2 慢性“猫热潮”的光和影

3 作为“社会成员”的猫


终章 猫的近代/猫的现代意味着什么


后 记

注 释

( 上下滑动浏览 )



策划:张思莹

编辑:丁曼泽

审校:柳   杨

了解更多书籍详情及购买,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