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 | 14本书探索中国电影的多元魅力



《哪吒之魔童降世》续作上映之际,中国电影再度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从神话IP的当代重构,到现实主义题材的崛起,中国电影既是大众文化的镜像,也是社会变迁的见证。电影研究的意义,正在于穿透银幕的光影,揭示文本背后的文化逻辑、产业机制与时代精神。


本份书单聚焦中国电影研究领域的重要著作,涵盖历史脉络梳理、文化批评、产业分析等维度。所选书目兼顾学术深度与可读性,既可为专业研究者提供理论参照,亦能为影迷观众打开理解中国电影的多元视角。


透过这些研究,我们或可更清晰地看见:哪吒的“逆天改命”叙事如何呼应当代中国的精神图景,而中国电影工业的每一次技术革新与类型探索,又在何种程度上重塑着本土与全球的文化对话。


 01

专著



互联网时代中国电影的跨界融合

陈晓伟 著

2025年1月出版

ISBN:978-7-5228-4663-7

随着互联网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全方位渗透,尤其是“互联网+”纳入国家战略体系之后,中国电影在极短的时间内呈现出与互联网跨界融合的后电影发展态势,在其生态、格局、价值观念等方面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本研究以“互联网+电影”为研究主线,运用质化研究方法,围绕“互联网+电影”引发的产业变革、企业变革、思维变革、文化转型、风险规避等问题展开研究,探讨这些问题之间的关联,以及背后的深层逻辑,做到系统性、实用性、理论性和创新性“四性合一”,为中国电影产业转型、电影文化重塑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对这些问题的探究不仅是引导“互联网+电影”走向新常态的基础,也是建构“互联网+电影”理论体系的必须。


中国小城镇电影研究:空间的生成与嬗变

张丹 著

2023年12月出版

ISBN:978-7-5228-2822-0

电影自诞生起便承担了记录社会、反映社会的主要功能,而社会的发展变化也塑造了电影丰富的样貌。在中国电影创作中,城市和乡村一直是电影书写的主要区域,但随着中国现代化、城镇化的发展,城乡之间的过渡性区域(小城镇)逐渐成为创作者主要关注的对象。作为连接城乡的重要纽带,小城镇有着独特的社会风貌和时代气质,在电影中则体现出鲜明的空间主体性特点。从20世纪80年代小城镇概念的提出,到90年代以第六代导演为代表的小城镇电影的集中亮相,再到新时代小城镇电影的类型化创新,中国小城镇电影的空间主体性,在乡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保守与先进等多重矛盾因素的融合、渗透、碰撞中逐渐彰显,进而在新时代语境中呈现出多元样态。电影对小城镇空间的艺术想象已超越对社会空间的还原与模仿,空间的流动正在进行。


中国早期电影表演史(1905-1949)

王涛 著

2023年12月出版

ISBN:978-7-5228-2192-4

表演,是古时先人与神明交流的方式,是人类交往时不自觉的反应,是不同媒介中变幻的世间百态。唱念做打、声色影画,表演,一直贯穿于中国的表意体系之中。本书梳理了1905~1949年中国电影表演的历史。自1905年《定军山》徐徐拉开中国电影的大幕,中国电影历经了“活动照相”中的“不自知”的原生表演,于舞台与银幕的光影之间,逐渐建立起最初的表演范畴。20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运动如火如荼,中国电影迎来了默片的表演高峰,电影表演开始显露出对现实与人生的理解。有声电影等技术的发展,也为这一时期的电影表演带来了阵痛与成长。1937~1945年,政局的动荡造就了众象纷呈的表演,并于1946~1949年逐步勾勒出现实主义民族表演体系的雏形。本书立足当下,对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早期电影表演做了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考察,尝试为当代中国电影表演的发展提供参照与启发。


从历史中走来:当代中国电影中的英雄叙事

战迪 著

2023年9月出版

ISBN:978-7-5228-2072-9

一般认为,英雄是兼具卓越才能和高尚品质的核心人物。他们在共同体中挺身而出、率先垂范,表征着主流文化圈层中的秩序、信仰,乃至价值中心。因符合一般大众的榜样需求,英雄人物广受信赖、追捧和效仿。随着全球化时代中国形象的快速崛起,英雄主义的启蒙精神不断获得主流价值观的推崇。作为民族价值观传统中最为重要的理想文化范型,英雄叙事的构造贯穿于中国影视艺术变迁的漫漫长河之中。本书借鉴文化多元主义、马克思主义文论等理论资源,更深入地考察英雄与日常生活、英雄与大众审美、英雄与文化思想之间的阐释关系,立足于叙事学相关理论,在缜密归纳英雄叙事模式的基础上,从“人民性”立场出发,全景式考察当代中国电影中英雄叙事对主流价值观念的构造与传达。最终,本书希图在民族文化的底色中萃取英雄叙事的时代意义。


洪深电影研究

王雪桦 著

2023年8月出版

ISBN:978-7-5228-2312-6

在中国早期电影史上,洪深是一位不可被忽视的先驱人物,他在中国早期电影发展的诸多关键时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中国早期电影的发展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学界对于洪深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由于研究角度的差异及其他一些原因,这些研究落入精英化和模式化的窠臼,缺乏对其个人悲苦等复杂心理的观照,对其作品的解读也很少与其个人经历相结合。此外,在洪深电影研究的系统性及其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上,也还存在缺失。这些为深入研究洪深及其电影提供了较大的拓展空间。


窥见历史的横断面:改编电影对社会变革的再现(1979~2021)

王瑛 著

2023年6月出版

ISBN:978-7-5228-1908-2

相较原创电影,改编电影对文学原作的改写更能集中体现出艺术生产中政治、经济、文化等各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对社会状况的展示更为明晰。从这个角度来说,关注电影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从社会学角度解码改编影片,可以洞察时代面相,更充分地理解历史进程,深入体味历史情境中人的生命体验。本书立足当前文学、电影研究学科前沿,基于电影社会学视角,结合历史、社会学材料,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电影改编对社会政治、经济格局、文化思潮等变化的再现,分析从文学到电影的增删修改中的多重因素,揭示艺术审美思潮、价值取向、文化观念的时代嬗变,以及大众对中国发展进程的理解、认知与设想,梳理电影改编趋势与特点,反思问题与不足,强调文学作品的影视化应坚持严肃的创作态度,提升艺术水准和思想意义。


21世纪中国主流电影的国家叙事与文化记忆

李娟 著

2022年10月出版

ISBN:978-7-5228-0906-9

本书选定21世纪以来部分中国主流电影进行梳理与分类,并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主流电影文本作为考察对象,分析电影不同的叙事形态与中国文化记忆、国家形象之间的互文关系。本书以部分中国主流电影文本的考察研究为起点,描述、分析主流电影在国家叙事形态中的生成轨迹与特质,探讨其构建主流意识形态的心理根基。在此基础上本书进一步探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通过中国主流电影的国家叙事来完成价值观的构建与传播,并使其参与中国当代文化重构,以期寻找推动中国与世界进行互动与交流的叙事策略。


走向世界的中国传媒

胡智锋 刘俊 著

2022年3月出版

ISBN:978-7-5201-9580-5

本书分为四章,全景式地探析了中国传媒发展创新的道路与方向、中国传媒内容生产的价值与方法、中国传媒影视产业的现状与问题、中国传媒国际传播的理念与路径。全书聚焦三个关键词:中国传媒、发展、国际传播。关于“中国传媒”,本书探析了在其发展进程中,走过的道路,扮演过的角色,面临的形势,担当的任务。关于“发展”,中国传媒的发展既有历史传承,又有现实境况,更有未来期待,变与不变成为本书解读的关键。关于“国际传播”,本书力求在从全球看中国传媒和从国家与民族需求看中国传媒的双重维度中,寻找中国传媒国际传播的动机、动力与实施方略。


映像新中国:长春电影制片厂早期经典电影研究

朴婕 著

2021年3月出版

ISBN:978-7-5201-7856-3

东北/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素有“新中国电影的摇篮”之称,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段内,担负着塑造和展现“新中国”形象和“人民”风貌的使命。这些形象不仅通过制造美感和崇高感来吸引观众,镜头语言所营造出来的观看世界的方法,也直接作用于人们认知社会、认知世界、认知政治的方式中。文艺作为一种文化政治,参与社会关系的建构。本作以上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东北/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的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影片《白毛女》《光芒万丈》《董存瑞》《平原游击队》《五朵金花》《达吉和她的父亲》《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为媒介,来分析这一文化政治的运作机制,探讨社会主义文艺改造如何与现代文艺乃至与传统文化展开对话,尤其是被认为早已被推翻的传统文化如何在潜移默化中仍然影响到中国人观视和感觉的方式,这种方式又如何被社会主义文艺所吸取和改造。本作认为,“看”的方法,是揭开中国文化独特性的关键。


中国电影艺术的现代转型:论“80年代”电影思潮

王丽娟 著

2020年4月出版

ISBN:978-7-5201-6078-0

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艺术发生了深刻的现代转型。中国电影艺术由内而外呈现崭新的现代风貌。中国电影在80年代获得了完整意义上的电影确认,即电影既是艺术又是文化和商品。本书从80年代中国电影思潮研究入手,考察中国电影艺术现代转型的历史进程、转型特征及转型动因,力图揭示80年代复杂纷繁的电影现象背后所蕴藏的艺术发展规律,并站在历史高度,审视80年代电影艺术现代转型的历史价值及局限,为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提供某种历史启示。


中国电影影像表达与跨文化传播

陈晓伟 著

2018年11月出版

ISBN:978-7-5201-3792-8

本书为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研究勾勒了三个支点:文化、影像表达、好莱坞电影。即以文化作为基础,以影像表达作为切入口,以美国好莱坞电影作为参照来进行考量和研究。全书共分为九章,梳理了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简史,分享了《红高粱》《卧虎藏龙》等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典型案例,探讨了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语境及实践经验,分析了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了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策略和思考。


 02

报告



中国互联网视听行业发展报告(2024)

陈鹏 主编
司若 陈锐 执行主编
沈文瀚 何昶成 副主编

2025年1月出版

ISBN:978-7-5228-4642-2

《中国互联网视听行业发展报告(2024)》系统全面梳理网络视听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产业问题,探索未来趋势。本书通过市场调研、舆情分析、数据分析、专家分析,审视网络视听内容、产业、技术、用户、市场状况,全面汇总了2023年网络剧、网络综艺、网络电影、网络直播、网络短视频、网络微短剧、网络音频等分支产业的发展特征,解析行业问题,研判行业风险,提出有效对策。


中国影视产业发展报告(2024)

司若 主编
陈鹏 陈锐 宋欣欣 岳宗胜 执行主编

2024年12月出版

ISBN:978-7-5228-4464-0

《中国影视产业发展报告(2024)》基于中国影视产业的全产业要素,聚焦生产、流通、消费、传播、受众、技术等如何激励产业效用最大化增长。结合年度影视产业的生产传播实践,通过多学科理论视野与产业实践进行呼应,镜鉴中国影视产业的发展过程。本书立足大数据解析和专家研判,分析影视产业增长的动力源泉,提取影视产业出现变化的内外成因。同时,本书是内容与数据的结合体,通过总报告和案例报告的分类梳理,探观影视产业的整体表象,并对2023 年中国的电影、电视剧、电视综艺、纪录片以及泛影视行业等多个影视产业分支进行了系统性阐释。


全球电影产业发展报告(2024)

金梦玉 牛兴侦 主编

2024年10月出版

ISBN:978-7-5228-4123-6


《全球电影产业发展报告》放眼全球视野,以北美、亚太、欧洲和拉丁美洲为四大研究视域,特别是将中国电影产业置于全球格局,深入探析全球电影产业的发展态势。与传统研究偏重产业内部结构不同,本书不仅关注制片、放映等环节,还树立了“大电影产业观”。特别是在当前文化娱乐产业跨界融合的背景下,本书更加注重电影产业与文学、电视、动漫、游戏等行业以IP为纽带的协同发展。



策划:张思莹

编辑:张思莹

审校:柳   杨

了解更多书籍详情及购买,请点击【阅读原文】